文/哈夫君
编/章三
◆◆◆◆
去年第一次来戛纳,从西边的老城迂回行至电影宫,再一路独走到东边的海滩尽头,从电影宫出发沿主干道向北,最后从铁路折返,就这么来来返返做了多次道路侦察;作为无咖位制片新人的我,第二年来到戛纳,总要来做点正经侦察工作了。
戛纳并非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电影节,比它更早的有威尼斯,年纪不相上下的还有洛迦诺和爱丁堡,但戛纳能稳坐其圣殿地位,可能真的是源自它的精英式运行机制。戛纳向来就以发掘足够资格伴随自己左右的世界级导演为己任,日后也常常极为仰仗他们对戛纳的荣耀与价值反哺。
“戛纳”与“戛纳导演”们在互动中走向各自更为强大的未来,他们之间的这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共谋”特性,相信任何一个电影节都无法比肩。它就像是一个顶级的奢侈品牌,进入的席位有限又令人无法抗拒。
本届戛纳的映前动画就是明证,代表历史与荣耀的台阶从深海踏出海面,每一个曾被戛纳发掘又令戛纳闪耀的导演名字,被以金色镌刻在每一级台阶上,这流动的台阶又像通往圣坛之路,及至棕榈叶翻身而起的那刻,台下每每总会掌声雷动。
没错,戛纳就是,出一个映前动画,好像都要令人热泪盈眶、令人击掌不停的地方。它绝没有柏林电影节的亲民,所有放映均不对外售票,只对业界人士按照严苛的等级标准有限发放准入许可。
因而,这里就拥有世界上最苛刻毒辣的观众,我们和他们一样,不远万里飞来这个南法小城,住着昂贵的酒店、吃着昂贵的法餐,每天挤破头地看电影。任何一位新人作者带着电影来到这里,都要接受这把双刃剑的挑战,荣誉等身的同时,也必须面临最为刁钻的批评。
实际上,与戛纳有着或明或暗的“共谋”关系的,不仅仅是这些年复一年地被戛纳刻上它的荣耀台阶的导演们,还有那些藏在幕后一以贯之地操办着一部电影从开发制作到发行宣传的每一步的大公司们。它们所辖的电影,常年获得戛纳垂青,称其为“明星公司”也不为过。
那些与戛纳同在的“明星公司”
在中国,一部电影的制片方光环,总要高过这部电影的发行方。除非现象级的个案,我们很少看到某家发行公司拿下某部电影发行权一类的新闻见诸媒体。但在欧洲,尤其是艺术电影的市场语境中,某家公司取得某部电影在某个区域的发行权利或取得这部电影的国际销售权的新闻,常见于Screen、Variety、HollywoodReporter等职业电影媒体。
临近戛纳开幕的一周左右,欧洲各大以发行见长的“明星公司”们,就要频繁在以上几家媒体推送独家合作新闻稿,公布其最新获得发行或销售权利的电影片单,某些更有战略规划的公司,还会趁机发布一批尚处于开发阶段的新项目片单。可别觉得他们的发布,像我们国内公司在上海电影节疯狂发项目一样,他们的发布,有着明确的市场目的,选择在戛纳开幕前一周,恰恰可以在电影节期间同期进行全球预售。除了戛纳之外,柏林和多伦多这一类拥有较大的附属电影市场单元的电影节,也是这些公司们季节性的目标市场。
这些被他们提前介入预售的电影项目,往往会在后续一到两年内,在各大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上陆续现身。然而,当下这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可能早已被这些公司在一两年前便拿下了全球销售权利,并已经下足了工夫、做足了工作了。
只有少数新导演的电影,往往要等到电影节首映或者颁奖前夜,才陆续被大买家买走。一部成熟布局的官方入围实力派电影,一般早在戛纳开幕前就搭配好了全球销售公司、全球宣传公司、法国发行公司以及法国宣传公司四位一体的出征格局。
这一批“明星公司”之间的竞争,从早期单部影片的争抢,最终都会演变为导演品牌的争抢,因为艺术电影市场的竞争,无非就是头部导演的竞争。一个不折不扣的寡头竞争序列,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或许才是艺术电影市场最高级的欧洲玩法吧。
以往中国媒体习惯性地抱持一个今天看来显得苍白的论断,认为艺术电影就是走远离市场的电影节路线,熟读欧洲兵法之后,我们才意识到,当年我们对电影节与发行市场关系的理解,有着很大的误判。
恰恰相反的是,一部能够入选戛纳官方单元的电影,首先在电影节首映上是要花费一个昂贵的宣传成本的,而反之,入选戛纳,又能够极大地促进这部电影的发行业绩,尤其是海外发行部分,好比一些南美国家本身对艺术电影的消费能力就很弱,大概每年只有擒得金棕榈、金狮和金熊的电影才能有发行机会。这一投入与产出的市场关系,与我们在国内投放一部电影进入大银幕市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们就以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19部入围影片为例,来做一个它们背后全球发行公司的分析:
法国公司WILDBUNCH无疑是最大赢家,四部主竞赛影片《温柔女子》、《敬畏》(法国发行权由STUDIOCANAL取得)、《无爱可诉》(法国发行权由老牌公司PYRAMIDEFILMS取得)、《罗丹》(法国发行由WILDBUNCH旗下的法国发行公司负责),还包括一部非竞赛单元开幕电影的《伊斯梅尔的幽魂》。笔者查阅了年戛纳电影节期间WILDBUNCH发布的项目片单,惊人地发现以上五部影片曾全部出现其中。
法国公司FILMSDISTRIBUTION囊括了两部竞赛片,包括《每分钟击》(法国发行权由MEMENTOFILMS取得)以及《双面情人》;向来以精准的美学判断力著称的德国公司THEMATCHFACTORY也占得两张席位,《凭空而来》、《木星之月》(法国发行权由PYRAMIDEFILMS取得)就由它全球销售。
两家扩张速度极快的公司MEMENTOFILMS和MK2FILMS也各自获得一部竞赛片席位,分别是《好时光》(法国发行权由老牌公司ADVITAM取得)与《光》。其中MK2FILMS还在电影节期间从安乐电影手中拿下了中国电影《路过未来》的法国发行权。
其他分得一张席位的,还有法国公司LESFILMSDULOSANGE的《快乐结局》,由欧洲知名制片人PhilippeBober创设的法国制作兼发行公司COPRODUCTIONOFFICE的《自由广场》(本届金棕榈),英国公司HANWAYFILMS的《圣鹿之死》,以及韩国公司FINECUT的《之后》。
聚焦于制作和本土发行业务的法国公司HAUTETCOURT,还争取到了三部竞赛片的法国发行权,包括《圣鹿之死》、《光》和《温柔女子》。
唯一能够游离于以法国和欧洲公司为核心的艺术电影市场游戏规则之外的,可能就要数美国电影了。《牡丹花下》就由隶属于环球电影公司的FOCUSFEATURES进行全球销售,李安导演制片人詹姆斯·沙姆斯就曾担任其CEO职位。哪怕是非常接地气的法国发行也没有交给法国公司,而是由环球电影公司的法国公司来全权负责;另一部竞赛片《寂静中的惊奇》,也是由美国公司FILMNATIONENTERTAINMENT担纲全球销售。
值得额外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中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dl/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