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上篇推文、初探斯克两国美景的云水游悠一行将抵达达尔马提亚中部,中世纪的城市特罗吉尔和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继而探秘黑山、波黑两国的山水秘境。
4
four
世界文化遗产之乡·文化瑰宝遍布之地特罗吉尔·斯普利特克罗地亚旅游局介绍:达尔马提亚的最大旅游区域在其最大城市斯普利特周围,这是达尔马提亚真正的中心和心脏,坐落着达尔马提亚的主要岛屿和漂亮的海滩。正如人们所说:如果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在达尔马提亚,那末斯普利特周围的达尔马提亚中部地区,就是整个地中海的中心。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7项克罗地亚遗产中,有3项在此:包括戴克里先宫在内的斯普利特老城区;特罗吉尔老城;赫瓦尔岛的斯塔罗格拉德原野。斯普利特及其周围可谓古典瑰宝遍布,自然风光绝美。
▲从中世纪以来特罗吉尔这个古城的外貌几乎没有改变,它从古希腊时期就已存在并持续至今。因而这里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早期和晚期的遗产令人目不暇接,整个古城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行不多远就看见大教堂,也称为圣劳伦斯大教堂或圣伊万大教堂,它是特罗吉尔的骄傲,也是克罗地亚最杰出的建筑之一。大教堂建于13--15世纪。在被毁的旧教堂基础上重建,罗马式与哥特式混合风格,罗马式大门威风凛凛,是著名大师拉多万的作品。由于门廊工艺精细,工程拖得时间很长,拉多万大师的弟子继续他的工作,直至14世纪才全部完工。
▲登教堂钟楼,底层是石砌的螺旋式楼梯,地道一般,狭窄得仅容1人通行。登高远望,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的老城一览无余,能看见老城南面的海湾和对面的奇欧沃岛。
▲克罗地亚国旗,上有醒目的红、白方格图案。足球场上的克罗地亚球员上衣也是红、白格图案。
▲在克罗地亚,咖啡馆是必不可少的,连世界遗产所在地也不能列外。咖啡馆文化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置身于中世纪的老城内,纵横交错、狭窄高深的街巷犹如迷宫一般,满目皆是古老沧桑的建筑,房屋和路面所用材质都是石头。城内遍布餐厅、咖啡馆,但温馨、宁静,绝无嘈杂、烦乱之感。
▲斜阳夕照,蓝天白云,站在奇欧沃岛看特罗吉尔,老城更显妩媚多姿。走在桥上,回眸相望,特罗吉尔光彩照人,据说这里夏天会停满游艇。
▲特罗吉尔距斯普利特28公里,快到斯普利特,远远望去,房屋密密麻麻。好大一片,不愧为仅次于首都萨格勒布的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我们先去参观城市北边的一处2千年前的古罗马城市遗址--萨洛纳。
▲这里最早是伊利里亚人的一个部落驻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发现这里,建起殖民地。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人占领这里,成为古罗马的萨洛纳城,曾是古罗马的达尔马提亚行省的首府。遥想当年,气势辉煌,盛极一时。
▲许老师偏爱古堡,离开古罗马遗址,开车带我们到北边一山顶古堡,名克利斯。矗立在一个狭长的山脊上,三面悬崖。这里是扼守通往海滨的陆路要塞,属兵家必争之地,16-17世纪,土耳其人曾占领克利斯堡。车可以沿着盘旋的山路开到城堡脚下,虽已接近山顶,仍需攀登一段坡路。
▲物竞天择,大千世界总有超强的生命力。看这一株独树,顽强生长于土质贫瘠的城堡墙壁间。
▲站在高山之巅看夕阳西下美景。向西远眺,可以看见10公里开外的海岸。
戴克里先宫
▲戴克里先宫是斯普利特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是一座按照罗马军事要塞规格建筑的工程,是军营、城堡、宫殿、寺庙混合的建筑群。古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在公元3世纪末选中这个安全平静的海湾建造自己的宫殿,这里依山面水,前面大海中的岛屿一个比一个美丽。直到今天,海湾附近还流淌着有医疗作用的泉水。皇宫几乎呈正方形,边长约米。四周建有高大的城墙和众多的塔楼,大气、恢宏的罗马式建筑,壮观之极。
▲有4个大门可以走出皇宫,铁门、金门、银门(通往主要集市)、铜门(穿过皇宫地下室通往海滨),我们是从铜门进入的皇宫。
▲金门外矗立着宁斯基主教的青铜塑像,左手捧圣经,右手高举。宁斯基是是克罗地亚直辖的第一个教区的主教,力主使用克罗地亚民族语言和格拉哥里字母传教。多年后,他的主张终于实现。
▲虽历经年久,皇宫依然基本完整,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因为皇宫所处位置优越,以至从那时起就一直有人居住,今天仍然是城市的生活中心。
▲最醒目的建筑是圣杜耶教堂的罗马式钟楼,高57米,有5层,八角攒尖顶,建于年。它的右侧那座八角形建筑就是昔日的戴克里先陵墓。戴克里先死后,灵柩安放于此,后被移走,去向不明。
▲换个角度看戴克里先陵墓,外面有一圈大理石廊柱。古罗马帝国灭亡后,当地的基督教徒就已经利用戴克里先的陵墓厅堂作为活动场所,后来干脆将他夫妇二人的石棺移走,改建为圣杜耶教堂。
▲虽然在夜幕中,也显得那般雄伟、壮观、震撼,不失皇家气魄。
▲昔日的皇宫,成为寻常百姓的居所。上千年的宫殿古城内鲜花锦簇。
▲这座圆拱形建筑是从前议事大厅的前厅。很别致的建筑,上方原有方形屋顶遮盖。
▲这里是列柱广场,背后是高耸的圣杜耶教堂钟楼。列柱广场保存完好,石砌的建筑,巨大的拱廊。右侧拱廊内能看到静卧的狮身人面像(来自埃及)。
▲年的阿瓦尔人入侵萨洛纳结束后,逃走的居民原有的住所被破坏,就纷纷搬到已废弃的戴克里先宫内,在宫殿周围盖起各种建筑,原先疏朗的城内拥挤起来。虽然已是掌灯时间,游客仍然很多,街道狭窄,很多小巷不足2米宽,却在一侧摆放一溜餐桌,食客盈门。
▲墙面、屋檐都有精美的雕饰。
我们今晚的酒店距斯普利特还有半小时车程,其实已是另外一个小镇。到达酒店已近21点,晚餐就在酒店楼前的一处餐厅,来点匹萨。餐后已22点半,早晨出发还以为今日很轻松,主要是赶路,却原来参观的都是重量级景点,都是古典瑰宝。
斯普利特酒店
▲9月12日,早6点半外出小转。酒店为5星级,房间面向大海,真正的海景房。
▲出外旅游可以偶尔享受一下能够承受的高档酒店,尤其是在不仅仅住一晚就走的情况下,好的酒店不仅住宿、餐饮好于普通酒店,它所处环境和拥有的设施足以作为一个游览、玩乐的好去处。特别在自由行时,可以选择距离大城市远一些的好酒店,价格相对合理,不存在交通方面的障碍。
▲将镜头拉近些,海湾对面的岸边停泊着大型轮船,在朝阳的映射下金光闪闪。
▲酒店大堂另一侧的咖啡厅,窗外就是辽阔的大海。
▲此刻阳光尚未完全覆盖露台。坐在露台上,边进餐边赏景。如果纯粹度假,或不着急赶路,放慢节奏,在这里边吃、边喝、边聊、边赏景,绝对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餐厅下方就是紧邻大海的酒店泳池和康体中心。
▲吃过早餐,距出发时间尚早,下楼在酒店周围闲逛,处处美景。来克罗地亚的海滨旅游,第一要务就是与蔚蓝色的亚得里亚海亲密接触,观海、下海,拥抱大海,抚慰大海,享受大海。这次住在艾美拉弗斯布里特酒店,虽然价格嫌贵,但物有所值,体验、享受总要付出代价。国外游的旅途中偶尔为之,值得一试。
▲海水湛蓝,鹅卵石海滩平缓,海岸线弧度优美。。
▲此时上午9点多,陆续有游客下海。老外喜爱日光浴,克罗地亚欧洲游客居多。达尔马提亚的斯普利特地区从5月中旬到9月末,都可以在温暖、清澈的亚得里亚海中游泳。斯普利特前面的大海中,排列着几个著名的大岛,如布拉奇岛、赫瓦尔岛、维斯岛等,赫瓦尔岛被美国《旅行者》杂志评为世界十个最美丽岛屿之一。斯普利特的客船运输发达,载车轮渡班次也不少,往来比较方便。
▲海上独钓,乐在其中。
▲海水清澈,平静,海滨度假的理想之地。看着这些幸福的人们,看着蔚蓝色的大海,此刻感觉世界如此美好。海滨美景,令人难忘。
今天要离开风景如画的海滨地区,前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中国人很熟悉的地名,通过当年在国内热播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而知晓。同一时期的另一影片是桥,桥中的电影插曲广为流传。上岁数的人易怀旧,提到这些都很兴奋,当然更愿亲睹风采。
▲路经位于斯普利特北的克利斯城堡,仰视城堡,山势险峻,刀削一般。
莫斯塔尔古城、老桥▲莫斯塔尔,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的中心,也是黑塞哥维那非官方的首都。波黑战争期間,莫斯塔尔一度成为交火最激烈的战场之一,反目成仇的波族人和克族人殘酷相殺10个多月,摧毀了全城大部分建筑物。
▲莫斯塔尔的看点在它的古城。5年,莫斯塔尔古城的古桥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斯塔尔古桥4米宽,28米长。桥的两头各有一个石砌桥头堡。桥拱采用本地的石头建造。由于拱的内弧面大量不规则的变形导致了目前拱的形状。桥的墩台为石灰石,与水边悬崖边上的翼墙相连。
▲波黑战争期间,莫斯塔尔被围了18个月。古桥矗立了年后,在年11月9日被摧毁,“桥塌了。那天全城的人都在哭。”老桥的重建工作从年开始,到4年结束。出资方是奇特的国家组合:西班牙,美国,土耳其,荷兰,意大利,克罗地亚。
▲古桥两岸景色秀美,内雷特瓦河从桥下流过,河水清澈,颜色亮丽。
▲波黑战争留下的断壁残垣,爬满绿植和野花。
▲观赏这些极富特色的老建筑,似乎回到中世纪。
波黑烤羊
▲离开莫斯塔尔,在山路上沿着内雷特瓦河行驶,一路山河如画。
▲约1小时抵达餐厅,食客不少,看来餐厅名声在外。波黑穆斯林居多,这里的看家菜是烤羊,巨大的烤炉,烟雾缭绕,十分壮观。
▲临河而建,绿荫环绕,餐厅位置绝佳。一股山泉流过,泉水甘冽清爽,不仅供引用,还是驱动烤羊转动的动力源。
▲巨大的烤炉,炭火红旺,烟雾缭绕,一道风景。
▲邻窗而坐,吃喝、赏景两不误。
▲招牌菜烤羊肉。烤羊肉很入味,也很软嫩,好吃。还喝了啤酒,结帐83马克,很便宜。波黑使用自己的货币—马克,大体上1欧元折合2马克。
铁托炸桥
餐后继续行程,又是一座桥,但是座断桥,那种钢铁构架整个包裹式的铁路桥。桥的一端还搭在岸上,另一端已斜插入河底,河中还有一小段炸分离开的桥体残骸。年二战期间,铁托在此地指挥内雷托瓦河战役,2万名包括铁托在内的游击队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在内雷特瓦河边。德军估计游击队会从这座铁桥突围,所以从四处调兵至内雷特瓦河畔。铁托声东击西,下令炸毁河上大桥,摆出背水一战的阵势。德军中计,撤到其他地方围堵,游击队又临时架设一座浮桥,铁托随中央司令部成功突围。但游击队一方也损失将近一个师的兵力。
▲有一部以这场战役为原型的南斯拉夫电影《内雷特瓦河战役》,别名:《铁托炸桥》,年南斯拉夫7家电影制片厂依靠意大利、西德等国家的协助拍摄的战争巨片。转眼70多年过去了,断桥就静静地躺在这里,以自己的残缺之驱向凭吊者们讲述着当年的故事。被炸毁的铁桥,一截斜搭在河岸,另一截静卧在河水中。现在看是一幅美景,当年可是两军搏杀的战场,生死攸关之地。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另一侧的河谷那么秀美。可记否,这里当年是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战场。
萨拉热窝
下午17点进入萨拉热窝,如同上午到访过的莫斯塔尔城,处在一个盆地中,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白屋红瓦在郁郁葱葱中分外鲜明,一座美丽的山城。
萨拉热窝,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欧洲城市,东西方文化传统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分裂。萨拉热窝全城,呈东西走向,整个形状狭长,南北是起伏连绵的山峦,从东到西宛如一条彩带,披挂在波斯尼亚河源头的东部,群山碧绿环抱其中。
▲我们最初知道萨拉热窝这个城市名字,是因为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年的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最先看到电影中出现的老火车站,房屋不算大,老态龙钟,已很破旧。
而后进入萨拉热窝的市中心,中心城区多为土耳其统治时期和奥匈帝国时期的建筑,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尖顶林立的伊斯兰清真寺塔协调地分布于城区之内,被誉为欧洲的耶路撒冷。波黑战争后形成的浓厚伊斯兰教氛围,让人感觉置身于中东的阿拉伯世界,风貌明显迴然于欧洲其他城市。
▲拉丁桥是整座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桥梁,也是米利亚河仅存的6座桥梁中最著名的一座。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市内的拉丁桥附近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由此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现如今,桥下还立有一块纪念碑,而桥也一度改名为普林西普桥。
▲高大、雄伟的清真寺。
▲离开拉丁桥之后走不多远,来到老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巴什察尔希亚。巴什察尔希亚是萨拉热窝的旧市区的主大街,建于16世纪,效仿阿拉伯的市场建造的商业地区。巴什察尔希亚有金属工艺品和陶瓷器、宝石的买卖。
▲铜匠街是历史最悠久,也是名气最大的一条街,这里汇集了制作、经营各种铜制品的店铺。
▲我们极想去看看电影中瓦尔特战斗过的钟楼,细高的四方形建筑,印象很深。出来之前恰好电视播放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电影,就好象知道我们要来此旅游,让我们熟悉一下场景。
▲萨拉热窝历史悠久,宗教文化多元,号称“欧洲的耶路撒冷”。长久以来,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这里交汇碰撞,互相斗争也安然共存。是宗教冲突、历史洪流席卷平民生活的范例,也是多重文化互相包容、和平相处的灯塔。几步路内就能遇见清真寺,东正教堂,天主教堂,犹太会堂。
风景在路上,言之凿凿
第二天我们告别萨拉热窝,向黑山进发。车在峡谷间的公路上行进,路面还说的过去,只是弯道极多。黑山人开车速度很快,交通事故较多。一位网友在游记中写:“本来要自驾,面对克罗地亚和黑山的山路,果断退缩了……”
开始连续经过隧道。许老师让我们记住经过的隧道数量。在颠簸晃动的车上所摄,实属不易。这段20公里的险峻之路总共经过69个隧洞。
▲不久公路开始沿皮瓦河前行,最初一段路,河道不宽,经过一座水坝后,俨然就是深长幽远的湖区,也像一条峡湾,水面宽阔,颜色漂亮得出奇,淡淡的绿中带蓝、蓝中有绿的色调,询问许老师何种颜色称谓贴切,答曰:翡翠蓝。极想停车观赏这绝美的风景,但山路弯曲狭窄,不敢随意停车。终于有了合适的停车之地。这个角度看,水面呈宝石蓝色。
▲经过的隧道,有的洞很长,洞内还有之字形的拐弯,而且洞内无照明灯,如若在洞内会车极其危险。许老师车技娴熟,车速很快,虽然很刺激,但也是提心吊胆,幸亏路上车不多。
▲山路可谓险峻,蜿蜒曲折,弯道极多。左拐右转,估计得成百上千,比之”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卢山之道更长更险。车甩过来摇过去,人在车里左摇右晃,用摇元宵、摇煤球来形容,并不为过。晕车的人肯定是招架不住的。
▲午餐已是14:15,在一山野之中的餐厅(姑且称之为客栈)歇脚,许老师说方圆多少里,也就独此一家,点了羊肉汤、炖牛肉、色拉、啤酒。大山中的一块开阔之地,供客人住宿的尖顶小木屋。
▲养精蓄锐后,离开客栈继续行路。“风景在路上”,言之凿凿,今天一路都在欣赏路上风景,而且都是场景各异,美到极致的风景。
▲前方一座山峰极为秀美,无数条平行、并列的纹理排列有序,划出弧度优美的曲线,老天爷的鬼斧神工。
▲这边最高处将近海拔0米,这个高度已无树木生长。远处的山顶上还有不化的积雪。我们的目的地是杜米托尔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已于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塔拉河河谷也在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范围内,长80公里,深米,是仅次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杜米托尔是一座美丽绝伦的天然公园,它由冰河形成,分地上地下河。沿塔拉河峡谷行走,可以看到欧洲最深的峡谷,在浓密的松林中点缀着清澈的湖水,隐藏着大面积的特色植物。
16点半左右到达目的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公园极大,我们来路上很大一部分也应是公园的领地。山野间散落着一些房屋,多为酒店、旅馆之类,为游客准备的。
▲我们的住宿地,太漂亮了!童话境界中才能见到,圣诞老人的居所!大锐角三角形屋顶的小屋。
▲一层是客厅,木地板,餐桌椅、沙发、电视、冰箱俱全,有带热水能淋浴的卫生间。螺旋式木楼梯通向2层,南北各有一间卧室,每间2张床,带暖气。望窗外,就是一幅画。
▲安顿完毕,进入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公园的一处著名湖区--黑湖。黑湖位于扎布利亚克镇以西约3公里,长1.2公里,面积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米,最大水深49.1米,是热门的旅游地点。
▲天高云舒,皑皑雪峰,茂密松林,翠绿草地,清澈湖水,合成一幅暮色苍茫中的美景。
▲清晨
塔拉峡谷大桥
塔拉河峡谷大桥位于黑山北部,横跨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大峡谷,全长米,它初建于年。它是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故事发生地。
▲这部影片描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敌我双方为守桥和炸桥而引发的惊心动魄斗争。游击队派富有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的代号为“老虎”的指挥员负责炸桥任务,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桥的设计者——一位工程师,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的斗争后,多名游击队员前仆后继地牺牲,最终由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自己也与其同归于尽。
▲桥头的一侧,有一座身着戎装的半身雕像,雕像下面是一位母亲写给自己儿子的诗,她为儿子在保卫大桥的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而感到骄傲。诗的大意为:“你是整个民族的英雄,这座桥、这条河会一直记住你的名字。”浏览短短一行字,胸中充满崇高敬意:英雄的儿子,伟大的母亲!
▲我们步行走过大桥,在桥上俯视河谷、山川,水美、山美,因为有英雄的壮举,桥显得更美。鸟瞰桥下,碧水长流,大桥的倒影也如影随形,横跨大峡谷。
▲塔拉河峡谷的黑松林是欧洲最后几处原始黑松林之一,覆盖山坡的森林中有珍禽异兽出没。
▲站在大桥另一侧欣赏大桥,凌空出世,天堑通途。
▲80公里长的大峡谷雄奇、险峻,但我们仅仅看到了一小段,管中规豹而已。
黑山共和国的名字与“黑色”一点关系都没有,黑山共和国的大自然景观是欧洲中南部最美的地方之一。
▲离开雄奇、险峻的塔拉大峡谷,约14点到达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
人们常常这样介绍这座城市:“美丽的、恬静的、宜居的”,还有人说:波德戈里察是城市中的乡村,也是乡村中的城市。这里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天湿润多雨。
布德瓦,黑山最美丽的地方
多山的黑山也有大海,也有美丽的海滨,布德瓦就是黑山一座位于亚得里亚海滨的城市。根据3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布德瓦大约有15,居民。布德瓦附近的海岸被称为布德瓦的里维埃拉,借地中海著名的旅游胜地里维埃拉来形容布德瓦海岸的美丽。
▲布德瓦海岸长达11,米的沙滩,同这座城市巨大的文化遗产、优美的建筑物和令人兴奋的夜生活一起帮助布德瓦成为了黑山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顺盘山公路而下进入布德瓦,马不停蹄,先到著名的小岛圣斯特凡岛(也译为圣斯蒂芬岛),位于布德瓦东南约6公里的亚德里亚海中,面积0.平方公里,岛上人口人。该岛在十五世纪时为一个渔村,自上世纪50年代起成为投资酒店范围。
▲圣斯特凡岛原是与大陆相隔不远的一个海岛,因为岛上现为安曼集团管理的豪华酒店,与大陆修建一条通道,不用乘船即可上岛。但岛是不可以随便上的,通道入口就有人把守。必须是住宿客人才可上岛,其余人等概莫能入。酒店最便宜的房间为多欧,高的每晚几千欧,管家式服务。
▲闻名遐迩的小岛,引无数名人尽折腰。据说史泰龙SylvesterStallone在这度假过,还有芭比娃娃ClaudiaSchiffer,柯克·道格拉斯KirkDougla......,从前不接待普通游客的,名流显贵的天堂。
入口的通道有人看守,非客勿扰!
▲清晨开车到山路的高处,一处极佳位置,俯瞰晨光微露下的圣斯特凡岛。6:40就来到这里,8:25离开,前后大约分钟,这日出看得够仔细,够完整。
▲此处乃观赏圣斯特凡岛的一个绝佳位置,不跟许老师,自己哪里知道这个地点,如何掌握准确的时间?
▲镜头拉近了看,岛上建筑是灰褐色的墙体,白窗红瓦,绿树环绕。
▲布德瓦号称黑山最美的地方,名不虚传,圣斯特凡岛更是美中之冠,拔得头筹。
▲布德瓦最值得一去的是还保留着城墙的老城区。年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之后,现在的老城已经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得到重建。城墙里面就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BUDVA老城。这里才是布德瓦城的中心区域,,一座石头围起来的完整城堡,四角有圆形的碉楼。
▲布德瓦也是电影《皇家赌场》的取景地。
▲布德瓦在当地被称为黑山的科威特,因为相比于城市较少的人口,这里居住着数量众多的百万富翁,一份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许多布德瓦市民将自己的房产卖给了外国人,这些买家绝大多数来自俄罗斯、奥地利和意大利,陡峭的山坡旁贫瘠未开发的土地价格都达到了每平方米数百欧元,曾经贫穷的渔村,如今已经成为欧洲百万富翁密度最高的城市。
▲绝大多数的老城建筑是由威尼斯人设计的,从门、铰链、窗户、阳台直到其它显而易见的小装饰无不体现了威尼斯共和国时期的罗马风格的设计。
▲这一整天都很休闲,直到20点半,许老师车来接,返回酒店。夜色多美好。
科托尔的古城与峡湾
9月17日,清晨到海边小转,太阳出来没多大功夫,就感觉晒得很。这里的紫外线太强,可见空气质量之好。9点半出发,沿黑山通往欧洲的主要公路(许老师语,其实就是上下2车道),前往克罗地亚最南端的城市杜布罗夫尼克。
▲一路峡湾(海湾)风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白墙红瓦的房屋。随处一停都是一景,值得观赏一番。
黑山境内以山脉、丘陵为主,只有沿海地区为狭长的平原地区,海岸线总长度:公里,其中西北部的科托尔峡湾为欧洲位置最靠南的峡湾,该峡湾东岸有古城科托尔,现已列为世界遗产。
▲古城公元七世纪见于史籍。十五世纪起被威尼斯、奥地利等国控制。年归南斯拉夫。科托尔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石头房屋,石铺路面。同走过的亚德里亚海滨古城一样,狭窄的街巷中遍布餐厅、咖啡馆。
▲塔楼沧桑
▲蔚蓝的海湾、栉次鳞比的红顶屋、风格迥异的教堂,还有蜿蜒伸展在山坡的城墙和要塞。
▲离开科托尔城,我们一直沿科托尔湾蜿蜒曲折的海岸行进,作为亚得里亚海边最犬牙交错的海岸,科托尔湾有时会被称作欧洲最南端的峡湾(一说科托尔湾是一个隐藏的河谷),而科托尔湾附近高悬的石灰岩崖壁则组成了大自然创造的最壮美的地中海风景。
▲放眼望去,距海岸不远处的2个小岛,其一呈陀圆状,建有一座教堂,绿荫围绕,岛小得也只能容下这座不大的教堂。更奇的是,距它不远处,还有一座一字形长条的小岛,也很袖珍,能看见一长溜建筑,只是光秃秃不见一棵树木。
▲峡湾的景色太美了,我们光顾拍照,岂不知脚下就是民居的屋顶,主人还在睡觉,打扰人家了。
再见,美丽的黑山!虽然它的国土面积不很大,但风景多姿多彩。既有壮美的高山、雄奇的峡谷,也有风光旖旎的海滨和历史悠久的古城,圣斯特凡小岛更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蔚蓝色的亚得里亚海上,引人无限向往。
◆◆◆◆◆
未完待续,下期更精彩!
本次巴尔干自由行的行程路线、用车、导游、酒店住宿及用餐均由克罗地亚利梅奥地接社组织安排,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与我们联系!
克罗地亚利梅奥国际旅行社
LimeaTravelZagrebD.O.O.
-1-
QQ1:
QQ2:
网址:limeatrav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ly/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