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格勒布  >> 萨格勒布美景 >> 正文 >> 正文

为了旅行而学习西方近现代美术流派扫盲

来源:萨格勒布 时间:2017/11/19

国庆节小长假即将结束,美貌的你是不是已经踏上了旅程的归途?

很多人说出国旅行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去艺术博物馆!如果逛的是19世纪前较早期的艺术还好些,至少看得出个基本“剧情”,然而一来到近现代艺术展区就各种懵X,这些乱七八糟涂涂抹抹就能上墙的东西都是什么鬼?!

明明渴望艺术的熏陶,却各种尴尬无聊,经常是腿都走断了才看到一幅熟悉的作品,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身旁机智的同伴抢先一步叫到“XX画的XXX!”...区区几个字竟然道尽了你对这幅旷世名作的全部了解...人生就是怎么残酷,嘴慢一秒就只有说"哇..."的份儿。

今天小A就贴心地码篇简单易懂的西方近现代美术史扫盲,在艺术的殿堂带你飞。

我们先过渡一下,从易懂的现实主义说起:

...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抽象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流行艺术...

现实主义

Realism

-

概括:真实露骨地反应现实

现实主义画派起源于法国,年欧洲爆发了一系列的武装革命运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法国的二月革命。当时的法国经济衰退、食物短缺、人民生活十分艰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画家开始用画笔记录社会的真实现状。要知道此前大多数主流作品的内容不是恢宏的历史、荣耀的贵族就是哈利路亚,而现实主义则抛弃了“完美化”与“理想化”,透露出深沉的人文关怀。

主要特点

主题:反应现实。

内容:人民生活。

人物:多为中下层人民,如农民、乞丐、妓女...

画风:线条大胆,场景真实,画面庄严且富有力量。

代表人物:库尔贝、米勒...

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库尔贝

典型代表

《拾穗者》

画家:米勒(法国)

收藏地点:奥赛博物馆(法国)

画面描绘了秋收过后的黄昏,三个农妇弯着腰捡拾收割遗留在田间的麦穗果腹的情景。他们谦卑辛劳的身影同远处高耸的麦垛和骑马巡视收割的监督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凝重质朴,情感深沉。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画家:列宾(俄国)

收藏地点:俄罗斯博物馆(俄罗斯)

曾经以小学课文形式荣耀登场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俄国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好像又暴露了年纪...)。列宾描绘了11个纤夫在烈日下艰难地牵引着大船前进的场景:丰富的形态、生动的表情和风尘仆仆的色调将纤夫们的贫困、痛苦、厌倦与愤怒展现得淋漓尽致。

《格罗斯医生的临床课》

画家:艾金斯(美国)

收藏地点: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

这幅画被誉为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美术作品,画家艾金斯描述了格罗斯教授为学生们上临床课的情景。画面赤裸地展现了病人割开的皮肉和鲜血淋漓的手术刀,戏剧性的灯光烘托了画面中生动鲜活的形象,令人毛骨悚然却又忍不住为之着迷。(艾金斯还调皮地把自己也画了进去,那个认真做笔记的年轻人就是他啦!)

印象派

Impressionism

-

概括:用对光与影的全新理解捕捉美好瞬间

在现实主义兴起的同时,印象派也在法国诞生(不要问我为什么前者是“主义”后者是“派”,翻译官就是这么随心所欲...)同样是反应亲眼所见的景象,现实主义的核心是主题与内容,而印象派的焦点则是视觉感受。印象派生动地展现了曾经被忽略的自然光线和它在空气中折射出的绚烂色彩,画布上那些受光的物体反而成了陪衬。

主要特点

主题:转瞬即逝的美好场景。

内容:多以风景为主的室外写生,突出自然光线。

画风:朴素朦胧,色彩丰富,笔触较松散凌乱。

代表人物:马内、雷诺阿、莫奈、毕沙罗...

名言:“我的眼睛终于被打开,我才真正理解了自然。”--莫奈

典型代表

《印象·日出》

画家:莫奈(法国)

收藏地点:玛摩丹博物馆(法国)

这是莫奈在勒阿弗尔港口创作的海景写生作品,描绘了日出时分雾气朦胧的美好瞬间。远处升起的红日和近处摇曳的小船只能隐约见些轮廓,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调的运用诠释着画家对自然光的理解。《印象·日出》刚问世时并不被看好,很多人批评作品粗糙、凌乱、缺乏细节、仿佛没有完成。就是这样一幅备受苛责的画,竟然成为了莫奈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连“印象派”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煎饼磨坊的舞会》

画家:雷诺阿(法国)

收藏地点:奥赛博物馆(法国)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光影,照射在人们的脸上和身上展现出迷人的色彩,作品笔触松散,前景人物扑朔迷离,后景人物消融在空气中,人物的塑造不再追求比例的精确、真实的肌肤感和完美的细节,因为这一切都不过是自然光的配角。

《睡莲》系列

画家:莫奈(法国)

收藏地点:奥赛博物馆(法国)

系列油画《睡莲》可以说是莫奈印象派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这幅作品的主题都是莫奈在巴黎西郊宅中花园里的睡莲。此时的莫奈已年近黄昏并经受着白内障导致的视力障碍,因此,他的笔触越来越粗犷洒脱,作品中的景象经常互相交织找不到清晰的边界,赋予了作品前所未有的张力。

后印象派

Post-Impressionism

-

概括:不拘泥于自然,主观地描绘客观世界

19世纪末,许多画家开始反对印象派对自然光的狂热诉求,认为这样的作品十分刻板、充满束缚,“后印象派”也因此诞生。其实,“后印象派”是泛指那些曾经膜拜印象派而后期又反对印象派的画家开创的新的艺术风格。

主要特点

主题:(主观地描绘)现实世界。

内容:不再拘泥于自然,拒绝复制现实。

画风:风格多样,艺术形象多异于真实生活的形象。

技法:部分使用点彩画法。

代表人物:塞尚、高更、梵高。塞尚的作品更注重比例和轮廓,而高更与梵高的作品更注重内心感受。(这三位画家都是生前受尽批评讽刺,死后作品才受到追捧。)

名言:“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塞尚

典型代表

《布道后的幻象》

画家:高更(法国)

收藏地点:苏格兰国立画廊(英国)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农妇们倾听牧师讲解圣经中的故事《雅各与天使搏斗》时的景象,农妇们古怪的白色帽子充斥了大部分前景,与深色的衣服形成鲜明对比。右上方雅各与天使扭打得难解难分--这是农妇听了宗教故事后眼前产生的幻想。作品将对宗教故事的幻想与现实生活大胆结合,构图比例诡异,色彩夸张,并非自然地纪实,而是主观意识的体现。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画家:修拉(法国)

收藏地点: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美国)

作品描绘了大碗岛上的游客在树林中休闲娱乐的场景。这幅作品耗时2年多才完成,修拉使用了著名的点彩画法,在以绿色为主调的画面中点满蓝、紫、红、黄等色点,使整幅画面充满生机。

《自画像》

画家:梵高(荷兰)

收藏地点:考陶尔德美术馆(英国)

梵高一生有很多自画像,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这一幅。当时的梵高期望建立一个艺术家的乌托邦,特地邀请高更加盟,然而,两人对艺术和人生有着不同的见解,经常产生矛盾。一次激烈的争执过后,梵高用刀片威胁高更,最终竟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并在近乎癫狂的状态下把割下的耳朵交给一个妓女保管。高更从此离开了梵高,两人分道扬镳。这幅作品就是此次事件后梵高绘制的,画面中的他面庞消瘦、双眼空洞,整个人蜷缩在绿色的大衣里,似乎充满不安与愁绪。

象征主义

Symbolism

-

概括:描绘梦幻与想象

象征主义画家反对现实世界的物质与理性,认为艺术应该着重体现想象力与情感。

主要特点

主题:描绘看不见的世界。

内容:沉睡、梦境、沉默、性...

画风:模糊、神秘、迷幻、隐晦、充满愁绪...

代表人物:雷东、莫罗、克林姆...

名言:“人做梦,而他们的梦开启了展望新世界的窗口。”--皮哲谢夫斯基

典型代表

《吻》

画家:克林姆(奥地利)

收藏地点:美景宫美术馆(奥地利)

《吻》呈现了一对恋人相拥的画面,他们的身体被金色的长袍包裹缠绕,长袍上布满了拜占庭风格和新艺术运动风格的装饰。这幅富有象力的作品充满了性魅力,一经问世就受到认可和赞美。

《ILockMyDoorUponMyself》

画家:赫诺普夫(比利时)

收藏地点:新绘画陈列馆(德国)

这幅作品灵感来源于英国诗人罗塞蒂的一首诗《WhoShallDeliverMe?》

"...Ilockmydooruponmyself,

andbarthemout;butwhoshallwall

Selffrommyself,mostloathedofall?..."

画面中的女人安静而神秘,似乎在思考又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梦境。她所处的空间近乎抽象,蓝灰与暗黄的色调为作品增添了迷幻的气息。背景的头像雕塑是希腊神话中的睡神Hypnos,赫诺普夫认为“睡眠是生命中最完美的事情。”

进入20世纪,摄影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原本以“记录”和“描述”为主的绘画界瞬间凌乱了...画家们开始了一场自我怀疑与探索创新的艺术之旅,人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现代艺术。

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

-

概括:情感的宣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技的迅速发展、政局的动荡、战争的威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许多艺术家不再描绘现实,而是从个人的内心和个性中寻求灵感。源于法国的“野兽派”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可惜稍纵即逝,而真正意义上的表现主义起源于德国。

主要特点

主题:(传达)强烈情绪和感受。

内容:多样。

画风:大胆使用强烈的色彩、作品夸张变形甚至荒诞、画面缺乏透视感。

代表人物:马蒂斯、基希纳、马尔克、蒙克...

名言:“自然不仅是眼前所见的景象,还包括灵魂深处的画面。”--蒙克

典型代表

《呐喊》

画家:蒙克(挪威)

收藏地点:蒙克美术馆(挪威)

《呐喊》是现代艺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面主体人物形象扭曲,表情痛苦。浓烈的火红色背景和夸张的画法强烈地刺激着视觉感官,让人毛骨悚然。蒙克自己曾在日记中记录了作品灵感的来源:“我和两个朋友一起散步--夕阳西下--突然间,天空变得血红--我停下脚步,靠向栏杆,感到精疲力尽--天空如鲜血和火焰一般刺向蓝黑色的峡湾和城市--我的朋友继续前行,我则站在那里焦虑得发抖--我感觉到大自然中穿梭着剧烈而无尽的呐喊。”

《街,德勒斯顿》

画家:基希纳(德国)

收藏地点: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

这幅作品表达了基希纳在冷漠的城市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独与焦虑。熙攘的人群仿佛带着面具,蜿蜒的街道扭曲而没有出口,强烈碰撞的色彩更是让人不得安宁。年,纳粹批判基希纳的艺术“堕落腐化”,并将其全部作品从公众视线中清除,基希纳不堪迫害与折磨,最终选择自杀。

立体主义

Cubism

-

概括:撕碎打乱后再重组

摄影技术不断普及,人们们开始质疑绘画艺术存在的意义。因此,画家们各显神通,另辟蹊径,立体主义就此诞生。

主要特点

主题:几何形体排列组合之美。

内容:对物像进行破坏性的肢解,再根据主观意愿重组,把物体的不同立面拼凑在同一平面。

观赏技巧:这是一场猜猜看的游戏,玩家需要在混乱的图形中寻找线索以推断画家绘制的事物究竟是什么。

代表人物:勃拉克、毕加索...

名言:“最重要的,是对艺术的热爱,而不是理解。”--莱热

典型代表

《亚威农少女》

画家:毕加索(西班牙)

收藏地点: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

《亚威农少女》宣告着立体主义的诞生,毕加索将5个裸女的不同立面部位重新组合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显得扭曲而狰狞。为了完成这幅怪诞离奇的作品,毕加索绘制了百余幅草稿。作品于年绘制完成,但因太过叛道离经,才公诸于众。

如果你觉得这幅作品很容易辨认,毫无挑战,那么请看下一幅。

《葡萄牙人》

画家:勃拉克(法国)

收藏地点:巴塞尔艺术博物馆(瑞士)

勃拉克曾经是印象派画家,后来受到野兽派的启发,走上了立体主义的道路。画面中央隐约可见一个人物形象,右上角是掀开的幕布,上方绘有数字和字母,除此之外的部分几乎无法辨认。其实勃拉克绘制的是一位葡萄牙吉他手(没错,就是这么莫名其妙),他将多个角度与不同瞬间相结合,同时呈现了光影的变化,使整个作品复杂而完整。

抽象派

AbstractArt

-s

概括:完全看不出画的是什么

抽象派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它是与具象相对的概念,野兽派、立体主义画家的许多作品都可谓是抽象派的鼻祖。但是最为纯粹的抽象派作品产生于年之后,对后期的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特点

主题:情绪、感受、韵律、节奏。

内容:具体内容和情节都不重要。

画风:大量运用线条、平面、点、色块和几何图形等纯粹的绘画语言。

分类:大致分为两类--几何抽象和抒情抽象。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抒情抽象)、蒙德里安(几何抽象)...

名言:“艺术家所创造的东西哪怕是最巧妙高效的科技也无法匹敌。”--马列维奇

典型代表

《特拉法加广场》

画家:蒙德里安(荷兰)

收藏地点: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

提到格子和色块,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蒙德里安,作为几何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用最基本的红、黄、蓝三原色以及黑色和白色构造出一系列充满音乐性的抽象作品,有的轻快而富有节奏,有的严肃而充满忧郁。

《构成VI》

画家:康定斯基(俄罗斯)

收藏地点: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俄罗斯)

康定斯基曾经绘制了10幅巨型《构成》系列作品,上图作品以《圣经》中“大洪水”的故事为主题,狂野的色彩和旋转的形态暗示了自然的力量--洗礼、毁灭与重生瞬间迸发并相互交融。

达达主义

Dada

-s

概括:虚无主义对现实的戏谑

达达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与抗议。达达主义者认为自己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反艺术”,他们将荒谬的元素加入现实的场景以讽刺当时荒谬的社会。

主要特点

主题:对战争的厌恶、社会的不满和对传统的抗争。

内容:荒谬、反美学、反艺术。

代表人物:杜尚...

名言:“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出处不详

典型代表

《L.H.O.O.Q》

画家:杜尚(法国)

收藏地点:私人藏品

年,杜尚若干次复制了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并为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脸上添了胡子...其中一幅作品下方还标注了L.H.O.O.Q.几个字母,连起来读是法语“Elleachaudaucul”的谐音,意思是“她有一个性感的臀部”...这荒诞不羁的作品表达了杜尚对传统的藐视和对束缚的不屑。

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m

-

概括:梦幻和现实相结合并以此超越现实

达达主义稍纵即逝,超现实主义接踵而至。超现实主义继承了达达主义对传统艺术的反叛精神,摒弃了过多的荒谬元素,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艺术世界。

主要特点

主题:梦幻与现实。

内容:生、死、梦幻、现实、过去、未来...

风格:神秘、怪异、现实又荒诞。

代表人物:达利、恩斯特、曼雷、卡罗...

名言:“重要的是传播混乱而非消除它。”--达利

典型代表

《两个弗里达》

画家:卡罗(墨西哥)

收藏地点:现代艺术博物馆(墨西哥)

弗里达·卡罗出生于墨西哥城,童年时患小儿麻痹使右腿萎缩,刚刚成年又遭车祸,导致下半身行动不便,伤痛终生如影随形。她的作品灵感大多源于梦境,题材往往是自己。这幅画中的两个自己心脏都曝露在外,左边的心满是伤痕--在为婚姻的不幸而流血;右边的心则完好无损--仿佛她的爱人还爱着她。

《记忆的永恒》

画家:达利(西班牙)

收藏地点: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

《记忆的永恒》大概是超现实主义最著名的作品。图片中有四只怀表,最小的一只上面爬满了蚂蚁,象征着衰退与消亡。其余三只仿佛要融化一般,代表了流逝的时间与记忆。画面中央那个拥有人脸的“怪物”是达利根据自己的相貌绘制的,画面背景则为他的故乡加泰罗尼亚--高度还原真实景观的同时又带有梦幻般的色彩。达利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对梦、性、潜意识达到痴迷的程度,这些也成为他大部分作品的灵感来源。

抽象表现主义

AbstractExpression

-s

概括:潜意识迸发的活力

抽象表现主义其实和抽象或表现主义并没有必然联系,是对一批于-年间在纽约涌现出的画家的统称。他们虽风格各异,但都透过形状和颜色传达情绪、激发想象、启迪思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纽约第一次取代了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主要特点

主题:主要为即兴创作。

风格:自由且充满个性。

代表人物:库宁、戈尔基、波洛克...

名言:“绘画有自己的生命。我试图把它展现出来。”--波洛克

典型代表

《绚丽旧磨坊的水》

画家:戈尔基(美国)

收藏地点: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

戈尔基大胆地在采用滴洒颜料的方法,让不同的颜色肆意地在画布上晕染开来,继承了超现实主义的偶然性。作品灵感来源于河边的旧磨坊和小桥,作者运用抽象而自然的形态配合强有力的笔触,开启了抽象表现主义的时代。可惜的是,戈尔基在经历了癌症、车祸和婚姻破裂等一系列悲剧后自杀身亡,年仅44岁。

《薰衣草之雾:第1号》

画家:波洛克(美国)

收藏地点:华盛顿国立画廊(美国)

波洛克使用“滴画法”,把巨型画布平铺于地面,用带有小孔的颜料盒、画笔或其它工具把颜料滴溅到画布。作品不经提前规划,绘制过程随性而充满偶然,颜色相互交融叠加,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

波普艺术\流行艺术

PopArt

-s

概括:模糊美术与流行文化的界限

流行艺术起源于英国,迅速风靡世界,美术从此变得雅俗共赏。

主要特点

主题:多种多样,多为针对年轻群体的商业营销。

风格:面向大众、成本低廉、可批量生产、浮华性感...

代表人物:利希滕斯坦、安迪沃霍尔、汉密尔顿...

典型代表

《究竟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

画家:汉密尔顿(德国)

收藏地点:蒂宾根艺术馆(德国)

《Whaam!》

画家:利希滕斯坦(美国)

收藏地点:Tate泰特现代艺术馆(英国)

以上作品由于过于通俗易懂就不在此赘述了。

以沉重的“现实主义”开头,轻松的“流行艺术”结束,本文也算是“深入浅出”的典范...当然,艺术流派的发展并没有就此结束,年代后,人类又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后现代主义...

如果你认真读了这篇推送,那么恭喜你!称霸现代艺术博物馆指日可待!于是有一次,当同伴们在一幅从未见过的作品前集体懵X时,你可以站出来淡淡地说,“这幅作品我也没见过,应该知名度不高,但是从画风和技巧上看,应该属于从达达主义到超现实主义过度时期的作品...”

还有什么比此时的你更伟岸的么?

END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济南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mj/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