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气、营养物质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产生的代谢产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生命活动。还具有内分泌功能。P
心源性呼吸困难(cardiogenicdyspnea):是指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淤血,亦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时。P
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常为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肺淤血。P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征之一。即病人在夜间入睡后因突然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气喘、发绀、肺部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P
端坐呼吸:为严重肺淤血的表现,即静息状态下病人仍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依病情轻重依次可表现为被迫采取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甚至需双下肢下垂。P
心源性水肿(cardiogenicedema):心血管病引起的水肿,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使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最常见的病因是右心衰竭。P
心悸(palpitation):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应。P
心前区疼痛指:由各种化学因素或物理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感觉纤维引起的以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心源性晕厥(cardiogenicsyncope)系因心排血量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丧失而跌倒的临床征象。P
近乎晕厥:指一过性黑蒙,肌张力降低或丧失,但不伴意识丧失。P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syndrome):一般心脏供血暂停3秒以上即可发生近乎晕厥;5秒以上可发生晕厥;超过10秒可出现抽搐。P(16年广州医科大学真题)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指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或负荷过重使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P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症状和体症急剧发作或急性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指由于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显著,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多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P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P
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次/min。当窦房结冲动形成过快、过慢、节律不规则或传导障碍时所致心律失常,统称为窦性心律失常。P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sinuspauseorsinusarrest):是指窦房结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P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或病窦,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P
房性期前收缩(atrialprematurebeats)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种主动性异位心律。P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tachycardia)简称房速,指起源于心房,无房室结参与维持的心动过速。P
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是介于房速和房颤之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P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指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房颤时心房发出-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房室传导系统仅能接受部分心房兴奋的传导,故房颤时心室搏动也快而不规则,频率为-次/min。P
室上速: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或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室上速类型。P
预徽综合征(preexcitationsyndrome)又称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WPW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即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P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icularbeats),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指房室来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使心室肌除极的心搏。P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简称室速,指起源于房室束分叉以下的特殊传导系统或着心室肌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异位心搏。P
R-on-T:R代表室性早搏的QRS波,T代表室性早搏前面的窦性搏动的T波,当前者提前到落在后者上时,即Ron-T。因T波顶峰处为心室易颤期,故此时极易导致心室颤动的发生,情况紧急,应立即作好必要的急救准备。P
心室颤动:指心室各部分肌纤维发生极快而不协调的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或猝死,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P
心脏传导阻滞:冲动在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传导时均可发生减慢或阻滞。P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block,AVB)又称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P
室内传导阻滞(inteventicalarblock)又称室内阻滞,指房室束分叉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P
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脏搏动。P
心脏骤停(suddencardiacarrest,SCA)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病人即可出现意识丧失。P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生物学死亡。P
心脏瓣膜病(valvularheartdisease)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或乳头肌)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口狭窄及(或)关闭不全的一类心脏病。其中以二尖瓣受累最为常见,其次是主动脉瓣。P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heumaticvalvularheart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炎症过程所致的心瓣膜损害,主要累及40岁以下人群,临床上以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有效控制和预防风湿热活动,是延缓病情进展和恶化的重要措施之一。P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stenostis):指主动脉瓣病变引起主动脉瓣开放受限、狭窄,导致左室到主动脉内的血流受阻。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大多伴有关闭不全或二尖瓣病变。P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mj/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