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非常喜欢跟团游,不光是因为自己不用操心,吃住行有人管,参观景点特别是博物馆都不用排队还有专业讲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次旅行团的团员们也是一道很重要的风景,大家从完全不认识到慢慢熟悉,再到亲如一家,最后又形同路人,我觉得这一层关系非常奇妙,完全符合我随心所欲的性格,喜欢的就多聊聊,不喜欢的就完全不搭理,而且在整个旅行期间你可以听到每个人的八卦,太适合我了。
王小玮很少跟团游,我极力撺掇她跟我一起,慢慢地她也开始渐入佳境并且乐在其中。
只有一次的旅行团,导游要求我们自己上前做自我介绍,那样的情况进度就会稍微加快一些,而不做介绍,你几乎不认识任何人,不知道姓甚名谁,为了要讨论别人就得加标签,于是我和王小玮晚上在酒店就要给别人添加只有我们俩人知道的“标签”。
先要说明的是,我们这个团的旅费不便宜的,而且来巴尔干半岛旅游的国人也还不多,所以团里的人几乎都是去过很多地方又不差钱的,在后来的聊天中我们得知有去过南极的,有环球游轮游的,,,我和王小玮说,我们就说我们哪都没去过吧。
这个团一共有24人,其中八对夫妻,三对我们这样的女生同伴,还有一个单男一个单女,单男和我曾一起吃饭说他自己有很严重的糖尿病,所以他最先被定义为“糖尿病大叔”,单女就被我们简称为“孤独妹”,一对同伴双双带着“熊本熊”的帽子,所以叫熊本姐妹。
糖尿病大叔
另外一对就得特别说说了,其中一个女生在去程上和我们同座,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是一个团的人,那时候我和王玮就都非常不喜欢她,带着个眼镜框装饰很做作,说话声音大,话里话外都透着优越性,单位里也不能没有她,去的地方又很多,巴拉巴拉的,下了飞机以后发现是一个团的,这时候又看到她特意秀出来的纹身,脚后跟的上方纹了个硕大的钻石形状,我开始还以为是降落伞呢,你说有多夸张,她理所当然就被定义为“钻石妹”。
刚开始还不熟悉的时候只能以外观来定标签,有一对年轻夫妻,老婆每件都是花衣服(当然她也没几件),我们就管她叫“花姑娘”,所以那一对就是花姑娘夫妻,有一对老夫妻个子高高的,我们就称呼为高个子夫妻,还有对夫妻第一餐就与我们同桌,原籍是山东人,所以称之为“山东夫妻”,还有一对高调的“东北夫妻”,有一对夫妻几乎听不到说话,所以我们称呼为“低调夫妻”,还有个女人一直叽叽喳喳,我们称之为“庸俗夫妻”,有位大叔得知王小玮是上海人就来认老乡,所以这一对就成了“老乡夫妻”。
花姑娘夫妻
王小玮和她老乡
其他人还没有看到特别的特点就先没有标签,都随着旅行开始,故事也开始多了起来,有一天到了萨格勒布,我们行程里有个参观教堂外观,导游和地陪都好心,就让我们也进去看了看,当然时间也就十分钟左右,我们出来往下一个景点走的时候一位阿姨表现出极大不满,她一直说“这么好的教堂,为什么就给十分钟”,她先去找了走在前边的导游,又找了押队尾的领队,一直嚷嚷这句话,我们一直觉得走了很多欧洲国家的人其实对教堂早都熟悉了,再加上我们也不是信仰中人,而且行程上也说的明明白白,这么一直念叨实在是气氛尴尬,这时候我和王玮就把她定义为教堂阿姨,教堂阿姨和她老伴都酷爱拍照,每个人都拿着单反,一直拍啊拍的,在某个地方拍照的时候,教堂阿姨大概找到个绝佳位置又呼唤她老伴,大叔正要飞奔过去,却被地上一个小小的障碍物绊倒,就见整个人扑了出去,关键的时候还要护着手里的相机,所以不能支撑,眼睁睁地看着他摔个结结实实,鞋子都掉了,我们都吓得不轻,但好在大叔身体好,没什么大碍,好像只是蹭破点皮,晚上,王小玮给大叔定义为“摔跤吧,大叔”。
摔跤大叔夫妻
了解多了,每个人的个性也越来越突出,所以有的人标签就上升到2.0版,比如“钻石妹”,“钻石妹”真的好爱讲话,哪里都听到她在讲,她说她去过40多个国家,当然了,人家也可能的确比我们懂的多,但是她说话的样子我还是非常非常不喜欢,我一直觉得戴眼镜的女孩子都不能称之为美女,因为眼镜框打破了女性柔和的脸部线条,如果还要带一个空的眼镜框来装饰的话,这张脸该有多丑;我们在萨拉热窝的时候住在当地唯一的一家五星酒店里,顶楼15楼是旋转餐厅,我们的晚餐和早餐都是在这里,酒店的电梯很新颖,你要先在外边按下你要去的楼层,上了电梯就不用再按了,虽然第一次见,但是看看也就自然懂了,更何况头一天晚上我们就已经先去过15楼了,第二天早晨,就听“钻石妹”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wh/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