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书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作。然而,大多数人或许听过莫奈、梵高、齐白石的大名,但懂得欣赏作品神韵的却是凤毛麟角。
由肇庆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肇庆学院美术学院主办,肇庆学院美术馆承办的“世界名画高仿真精品展”将于本月27日(下周一)至3月10日在肇庆学院美术馆举行。据悉,本次展览囊括了幅中外高仿作品,其涉及面广,时间久远,贯穿中外,为各时期世界各国的名家代表作。
以下是部分展出作品介绍:
《蒙娜丽莎》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与达芬奇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齐名。它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向日葵》文森特·梵·高(荷兰)这是梵高最被人熟知的一幅作品,或者说它是一组作品。在绘画艺术的漫长历史中,梵高的向日葵似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甚至成了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还向我们展示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描绘令人无法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在梵高看来,向日葵象征着一种激情,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永存。
《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宋)《清明上河图》以北宋都城汴梁的汴河两岸清明时节景象为题材,表现了北宋末年承平日久、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全图采用全景式构图,以自然景观作为分隔,大致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
此图最为珍贵之处在于它详尽地记录了当时的真情实景,与文献记载大多相符。明代李东阳在《清明上河图记》中这样写道:“所谓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而笔力简劲,意态生动,隐见其殊形,向背之相准,不见其错误改窜之际。殆杜少陵所谓‘毫发无遗憾’者,非昼想夜思月累岁积不能到,其亦可谓难矣。”
《墨虾》齐白石(近代)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日出?印象》克劳德·莫奈(法国)《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于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俄国)
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造亚当》为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图中描写了上帝创造亚当的宗教传说。据载,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入其鼻孔使他成为“有灵的活人”,取名亚当,并将他及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
《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谿行旅图范宽(宋)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作品使用丝质的绢作为画布,以浅淡的色彩作极为精致的构图,举凡山川流水、高山岩石,都能细心勾勒且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感,至于人物、马匹亦能够在尺寸极为渺小的限制下,活灵活现,因此受到历代收藏家珍爱。目前该作品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内。
《泉》安格尔(法国)安格尔从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但一直没有完稿。二十六年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这幅画是安格尔的得意之作。《泉》布面油画,作于年,x80cm卢浮宫博物馆藏。
他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自叙帖》(局部)怀素(唐)本帖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本卷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所谓“铁画银钩”也。
讲座信息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术学院美术理论部主任刘晓慧老师将于3月3日(星期五)晚上19:30分在美术学院课室举行以《世界名画的温情》为题的学术讲座。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即将开启,约吗?
资料来源:肇庆学院美术馆
编辑:冼雪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wh/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