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23日晚,国家乒乓球队的马龙、许昕、樊振东、秦志戬、马琳等运动员和教练先后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写下了一句: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只因想念您!刘国梁!”
这一刻,对刘国梁来说,应该是绝不低于得冠军的荣耀。
当你离开一个团队的时候,别人是放鞭炮还是含泪,直接就是人格留下的痕迹。
听过刘国梁年一段对队员20分钟的训话,这段训话网上传得很多,大家都说,听完就知道了国乒为什么厉害了。有空的话你可以听一听。
我觉得里面全是价值观。
1、不是说一定要拿冠军,更重要的那种单纯的投入,是负责任不放弃的精神,人们来看球,是看你们投入的打,欣赏那种忘我。
2、人们把你们当榜样,不是来看摆摆酷,耍耍大牌的,那只能迎合那些低级的,人们要看的还是真东西。
3、世界冠军马琳这次不上场,天天在那儿买菜,在中餐馆做饭给大家吃,端茶递筷子,吃大家的剩菜,你们五年以后做得到吗?那是一种精神,是内在的。
我看那些80后90后的孩子在听训话的时候脸上都是沉浸的听进去的表情,和平常听领导讲话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一段,让我想起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社长郑重给我第二本书《那些感情的实话你敢听吗?》写的序,里面有一句话:所有的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2
曾经,我们的价值观是唯金牌的(现在很多还是如此),乒乓球也因何智丽事件曝出让球的内幕。
年新德里乒乓球世锦赛上,两场女单半决赛分别是中国选手何智丽对阵队友管建华,中国选手戴丽丽对阵韩国选手梁英子。
为什么要让球?因为领导觉得当时管建华打梁英子赢面更大,就让何智丽半决赛让球。这几乎是中国队的传统,但当年她没让,打败了管建华,冲进决赛,又打败了梁英子。
她得了冠军回来还是挨批,因为冲撞了集体主义,如果她输给梁英子,不知道回来会面临什么。
这就是当年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今天看来是完全被鄙视的,这不是打假球吗?然而到今天,还是会有人拥护它。
只要国家拿金牌,任何个人都可以牺牲。
可我们热爱的价值观是保持体育赛场的真诚和纯洁,磊落比胜负更重要。
当年憋了一肚子气的何智丽嫁给了日本人,改名小山智丽,年她在亚运会打败世界最好的三位选手邓亚萍、乔红和陈静而夺冠,赛后说了一些“过激的话”,遭到国内人的痛骂。
但当年懂日语的人认为是国内的媒体对她的妖魔化,她并没有说“我为日本拿的这块金牌比为中国拿的每一块金牌都高兴”,而是说“我很高兴代表日本拿到了这枚金牌,这比我以前夺金时还要高兴”
她年为中国夺冠不但没有受到表扬,而且还要挨批斗、写检查,她怎能高兴?
这只不过是人之常情的真实表达。
当然,另一个乒乓冠军陈静后来透露,年那场比赛8进4时,她在教练的要求下输给了何智丽,说何智丽才是受益者,虽然当时她并不知道。
这并不说明何智丽的反抗是不对的,打牌打麻将大家最痛恨的是什么?作弊。球场上最可耻的不是输,而是踢假球。
无论谁让谁。
它违背了基本的体育精神。
3
从刘国梁的那段训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价值观:内心对运动单纯的投入,热爱,不放弃,对真正的精神力量的信仰。
所以,他不是一个官僚,他是一个充满血性的冠军球员,一个自我成长得比较全面的总教练。
我相信刘国梁之于队员们,就是一座灯塔,他们在他的精神磁场周围能挖掘出那个最好的自己:努力,正派,温情,他们因此觉得自己不是一颗颗被养着被训练着去夺冠的棋子,成者王,败者无人和你拥抱。
他们因此觉得打球是人生向上的部分,享受欢呼,真诚地为队友欢呼,承受失利,那不是灰头土脸,那也是人生。
他们也强调团队,互相的扶持,互相的激发,竞争对手可以毫无保留地一起热身训练,,带马龙的马琳可以跑去教许昕挑打,奥运冠军可以做后勤,给小将和边缘队员公平竞争参加大赛的机会。
但他们不玩为了集体你把可能的冠军让出来。那玩意儿都是拿了一个大帽子盖你,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体育,而是为了他们的功绩,伪君子招摇过市。
这一套帽子再大现在也没人信了。
刘国梁,他把人心理顺了。他有真诚的人性,奔着人性去,也争光,也团队,但更强调拼搏本身的价值,以及如何在运动中成为更全面的自己。
所以,队员们呼唤刘国梁。
4
领导们总低优估了人格的力量,而人格,是由内在的价值观构成的。
在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会有几段我们特别带劲,而另几段我们行尸走肉,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团队失去了刘国梁。
最近我好几个朋友离职了,原因只是因为换了个领导。
新来的领导永远都在谈数字以及如何让上级开心,这么做可以让这个上级开心,那么做可以得个奖。
永远不会在某个时刻因为一个漂亮的动作,一个金点子而拍桌大笑;永远不会在员工被争议的时候说:坚持做你觉得对的事,批评一起扛。
也会说谁谁谁好多天没休息一直在工作要表扬,这些人的事迹他当然是从朋友圈那些善于表现的人那里看到的,但永远不会说:你做的东西,那些美好的呈现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个是装不出来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敬畏什么,都会体现在行为上。
什么人格做什么事。
人格,就是坚持正直,向上,尊重,充满力量,又充满温柔。嗯,我指的是有魅力的人格。
在这样的人格感召下,才会有好的团队。
所谓肝胆相照,就是人格的互相吸引,就是价值观的互相认同,就是我敬你是条汉子。
胜利不是凭空而降,胜利不仅仅是冠军,胜利是一群人内心被同样的光照耀,自己也成为一束光。
延伸阅读
他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男单“大满贯”得主,他曾与邬娜合作,获得了混合双打的世界冠军,他还曾作为主力队员,多次与队友一起获得男子团体冠军...总之,凡是乒乓球运动员所能拿到的冠军,他全都拿遍了。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刘国梁。
6月23日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中,全场球迷高呼前总教练刘国梁的名字。视频来源
澎湃新闻。1、略带痞气的“带头大哥”。
年的春天,4岁的刘国梁被父亲带着去了趟北京。在父亲的老乡、乒乓球世界冠军张立的家里,小刘国梁受到了影响,默默在自己的心中种了一个梦想:未来也要成为世界冠军。
之后,刘国梁便开始学习打乒乓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刘国梁年入选了国青队,由于天赋出众,年,他被破格入选国家乒乓球队。
进入国家队后,一开始,刘国梁是个痞里痞气的“坏小子”。
在国家队期间,一到周末熄灯,刘国梁总会拉上好友施之皓,躲过教练的查房,翻墙出去和朋友聚会。
在一次基本功训练课上,刘国梁觉得太枯燥,自己又不敢和当时的主帅蔡振华说,他就怂恿孔令辉向教练“谎报军情”,说训练已经够数了。然而,实诚的孔令辉却按照刘国梁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了蔡振华。
年幼的刘国梁和孔令辉,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小聪明已经被蔡振华看在了眼里。蔡振华二话不说,手指一挥,两人被双双降到了二队。
刘国梁的痞,不仅在训练中,还在赛场上。而且痞得出乎意料。
年悉尼奥运会上,刘国梁出人意料地剃了个光头,这也成为当时经典标志。随后,男队有6个小队员,为了追随这位“带头大哥”,也跟着剃了光头。
略带痞气的“带头大哥”刘国梁,并不符合那个年代的好形象。成就他的,是他自己的勤奋聪明,以及他的恩师蔡振华。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刘国梁勉强挤入参赛名单,却一举包揽双冠。那一年,刘国梁才20岁。这个成绩的诞生,其实充满了玄机。
因为一开始国乒的奥运赢球策略已经定了,刘国梁是剩下的两个名额之一。与他竞争的是老将丁松,刘国梁与之相比,资历浅,成绩也没那么亮眼。但蔡振华最终选择了他,而刘国梁给蔡振华的回报,是男单男双两枚金牌。
在痞里痞气的内心深处,潜藏着刘国梁的属性,这种属性注定他会自成一派,也注定他会敢于突破。
也许这就是蔡振华看中他的原因。
2、“不懂球的胖子”。
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乒乓球1/4决赛中,当时中国选手张继科对阵中华台北选手陈建安,这场比赛吸引了众多台湾球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wh/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