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行
01
从阳江回来,马不停蹄投入新的工作和日常事务中,生活似乎又回到原本的模样,忙碌、芜杂、繁复、琐碎。三日阳江之行宛若这混沌状态下的一道光,就像我们需要一块方糖,补偿我们反复啜饮的苦涩黑咖啡。钱老都说过,日子像狗,需要一只兔子。这次旅行就是只兔子:忙里偷闲,宛若从莹蓝乌黯的幕布里透出的金光银线,多么富有感召的意义和价值。
天公也作美,刚从阴风冷雨中回温,煦暖阳光下的芬芳草地和野花遍布的山野、溪流、果园和农场都是如此地吸引我,报名后的几天我都在期盼坐在大巴上,阳光暖暖地晒着,闭目打盹,偶尔透过窗外看到飞驰而过的喀斯特山峦、明镜一样的湖泊、浓荫蔽日的树林、高耸的烟囱以及输电用的高压线塔,别样惬意闲适无法用言语表达,这种参差美感恰好中和了生活的波澜跌宕。出发那天,正如我们期盼的,天高云淡,略显清冷的南国冬日宛若早春,只是空气中弥漫着的微微清甜的花香味,以及混合柴火炊烟与葡萄酒橡木的味道告诉我,这是冬天的某个午后。上车出发。
正如想象中的一样,我们路过了虎门大桥和珠江支流,大家在车上渐渐入睡,我第一次在车上睡得如此安宁,全然不像在差旅的高铁或航班上,总有些顾忌。我是那种略缺安全感的人,只有周边都是些熟稔亲切的面庞,以及轻微呼吸和鼾声交织的曲调,我才可以这么安然入睡。
一觉醒来,已接近黄昏。我们在服务区短暂停留,整顿休息,就像长途跋涉的旅人需要一个落脚地,卸去身上的风尘和疲乏。这样的高速服务区让我想到阿兰德波顿笔下的“驿站”,给那些匆匆过客某种不可言喻的慰藉,即便转瞬我们就要与之道别,也足以让人心存感恩。这些并不宏伟和美观的建筑物承载着生命的另一种况味,迎来送往间完成了自己的宿命。它不是长久驻留地,与匆匆过客没有过度交集,多半别后再不相见,如同旅途中偶遇的两个人,点烟寒暄,姓甚名啥都不想探问,却也可能在彼此内心刻下印痕。就像我们也没想过去记住它的名字,却依然为之感动一样,在与每一个陌路人擦肩而过的体验中,它维持着持续的平静面目,宛若一位见多识广的智者面对一切,举重若轻。
02
长途确实辛苦,经过近8个小时的颠簸,我们从高速拐到一个乡村小道,在黑黢黢的夜色里摸索前行。此时,天幕如黛,星宿像藏不住的孩子,或像临近中年无以掩饰的白发,悉数出现在湛蓝偏暗的天穹上,它们如此裸露着自己的全部光芒,如此无遮拦地炫耀着都市里难以阅见的璀璨光线,我们都惊呼,“好久没见到如此成群的星宿。”丽娜说那并排的是猎户座,但我忘记了是否有织女星,后才知织女星是在天琴座。这些遥远星系送来的可能是几千年前的光线,让我们误以为它们是萤火虫般渺小,源于那是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抵达的地方。苍穹映照下,我们更像那些无知的孩子,目光所及之处,只有虔诚的仰望才可匹配当时心境。我当时有点惘然若失,我知道这些星宿终究会消失在视野中,就像明灭不定的思想或灵魂终究会随着肉身幻灭而无以存留于世。车在一个不知名的小路上行驶,路过一些不知名的村庄和田野,山林和坟茔,我们置身于某处,就像我们在深圳,或迪拜,或摩洛哥,或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过是肉身的暂时停靠。我们终究会抵达终点,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抵达住所后,略显失望,我所见的是一片颓败景象,后来才知,经营者无意继续投入资金,资源型的开发经营总是如此,等到接近枯竭那天就是颓败那天。这是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启示,纵使经营者才华横溢也不可挽回败局。这多少影响了我们游玩的心境,但既来之则安之,在聊胜于无的欢愉中依然有些不甘的影子闪烁。昏暗的光线下,热水的气息依然没有刺激我的情绪,我有些讪讪然,大家似乎都兴致不够,半小时左右就陆续回到宾馆,我和烈春一屋,本想聊点什么,但被热水冲开的经脉打开了所有的血管和细胞,整个人神清气爽,居然很快就睡着了。我也忘记了和烈春聊了些什么,好在宁静的乡村夜晚,就像神秘园中的夜曲那样让人心神宁静,兑换着浮世的烦躁和琐碎,也是美妙的。我无需在这样的静夜里隐藏我略显疲乏的肉身,尽管我极力想保持轻盈,却无力去捕捉那种轻盈。
03
被Morningcall吵醒,窗外已经是阳光绚烂了,我知道又是完美的一天。春燕发了照片,勾引着我们快速起床,毕竟今天的行程更加密集且有吸引力。在去红十月农场路途中,看到一片偌大的农场幅员辽阔,想得出,过往这里应该是一片繁忙景象,如今多少有些萧条荒芜。城镇化的变革,势必导致农村劳力流失,乡村的萧条也难以避免,它成了一个似乎短时间难以挽回却又亟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我可以想象以前在种满火龙果、剑麻、橡胶的农场里,蝶飞蜂绕的鼎沸景象,还有那些采摘果实的农人忙碌的身影。我难免想到我的母村阳泽村,当年也是柑橘和茶叶漫山遍野地繁荣生长,无垠稻田金灿灿的光芒如锦缎在暮色里闪耀,很遗憾,如今已多半荒芜如废地。
让人欣慰的是,红十月农场近年有恢复往日荣光的迹象,我们看到了成群的鸭鹅在溪流边酣嬉。在建设新农村政策感召下,红十月农场似乎在慢慢恢复筋骨血脉,或许若干年后,我们将看到满目的繁荣,橡胶厂、蔗糖厂、鲜蔬加工厂将会陆续建起,正如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光伏产业的新气象,太阳能和风能将逐渐被利用起来。
这是一段很好的旅程,我们选择在郊野小路上缓缓步行,一路上我们见到了野蕨菜、苦笋、芦苇、鼠鞠草和一些说不出名字的植物,这种久违的亲切源自童年的所有记忆,即便经年之后,依然清晰映照在脑海里。当年和弟弟妹妹们在柑橘树下采摘鼠鞠草的画面时常映入眼帘,如今我们都逐渐步入成熟期,也不知何时能重现那时的欢愉和自在。我们一行人都仿佛化身为刚出炉的新鲜少男少女,在山野林涧欢呼雀跃,可以知晓,生活中森严的樊笼也无以锁住那颗向往自然的野心,这才是我们本源的依托和存在。我们一路上交流着思想,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丽娜问了我几个问题,譬如什么支撑着我持续写作,我想除了对于几乎所有人都不可否认的虚荣功利,大自然和生活赋予的美好更接近答案。难以想象,一个如果整天愁眉苦脸,算计着柴米油盐的人能写出令人惊叹的美好文字——这不是所谓文学要依托苦难生活的论调,苦难当然能诞生伟大的文学、音乐和绘画,但毫无光亮的灵魂绝对没法创造美好的文学和艺术,内心的辽阔与宽敞才是决定艺术生命深度和宽度的基础。自由的灵魂才能唤醒自由的创作欲望,才能在身临其境的感触与感同身受的顿悟中排布人生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又注定会反哺艺术生命本身,并与之并列前行,抵达一个自由欢悦的终点。这大概也是此次采风的意义所在。
04
双捷镇中心学校的清冲分教点,类似我们的自然村学校。我却特别喜欢这种小型教学区。尽管我小学就读的阳泽小学多达七八百人,却不如那些只有几十人的小学校来得动人。精致却富有情感是这类学校的特点。即便是小学校,也依然走出了多为栋梁之才,这是一个学校的荣誉,也是它的使命。办学育人一向是我们当今教育的核心内容,但似乎并没有做得太成功。尤其在功利的都市,教育沦丧成了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更难以接受,那些被合并的自然村学校,几乎将基础教育变成了争夺生源的名利场。所以,我无比虔诚且感动地走近这座只有五名教师的乡村小学。
学校只有三个年级,大概几十个学生。我看到公示栏里有一个教师风采,是那位教导主任,陈娜老师。这位坚强的老师给予我很大震动。我想起我的一位小学女老师,因事故左手掌被完全削去,治愈后,依旧给我们上课,用她那一只颤巍巍的右手画图,写字,批改作业。这些耕植于乡村学校的老师们值得我们致以最亲切的敬意,这份敬意不仅源自甘于在偌大的小学校里辛苦的坚持,更在于他们对教学的热爱。我们都知道乡村小学已经日渐萎缩,合并与撤销成为常态,同时很多老师也不愿意前往农村一线教学。那种艰苦是可想而知的,留守教师的伟大逐渐被映衬出来。时间所限,无法深入观摩他们的教学环境,只是知道教学楼前的勒杜鹃开得鲜艳,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木本植物,总会给人意想不到的质朴与温暖。
之后,我们离开了双捷镇,驱车前往海陵岛。我们沿着海岸线的高速走,很快就抵达了海陵岛。呈现在我眼帘的,是黄昏下的码头,它特别宁静,特别矜持。那些停靠在码头的渔船漆着各种颜料,静静地泊在那里,无法用言语去形容那种斑斓的静寂之美。夕阳斜照,让我想到莫奈的那幅著名油画,不过他描绘的是清晨雾中的勒阿弗尔港,我所看到的是夕阳之下的闸坡钢码头。临近黄昏,次第有灯光亮起,整座港口笼罩在一抹夕阳的暖照中,即便我皓首穷经也无法挑选出最合适的词汇描述它,也许有些美景是无需赘言。
坐在某艘渔船上,我看到略显浑浊的海水在马达的轰鸣声中不停地翻卷,我看到天际线如此渺远,除了偶尔经过的其他渔船和退后的远山,茫茫然一片都是海水。不免假想一样,如果真的像《未来水世界》那样,我们脚下没有一寸“干土”,只能像疍家人那样,人类文明是否会倒退几百年?当然这是假设,疍家人的勤勉辛劳,一生与水为家,如今也成为一道亮色风景。望着那无远弗届的海水,我有一种莫名空洞的压抑感,就如同自己的诗作《我们从不知名的海上经过》描述的那样,一切不确定和惶恐都源自“不知名”,谁也不知会去向何方,或许像马尔克斯笔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之舟那样,驶向不知具体地址的浪漫远方。好在,我们一个小时后,又回到起点,此时海风带来海鱼或海藻的咸鲜味,告诉我,我们生活在烟火味的现实中,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很好闻的木材与海产品混合的味道,它让我有点迷醉,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原始味道。
我们的车缓缓离开海陵岛时已经是傍晚六点多,导游介绍,“南海一号”就陈列在不远的水晶宫,这艘被称为“海上敦煌”国宝,尽管狂狷之辞喧哗,却也无法掩盖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毕竟这艘伟大的沉船可追溯到伟大的宋王朝,很遗憾,没有前往参观,只能在硕大的落日与海面的极具张力的象征意义中,匆匆而过,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念想,犹如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
若您喜欢,随喜打赏
江飞泉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若您喜欢,随喜打赏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有没有专门看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xw/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