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小编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在巴黎这个都市狠狠的挥霍自己的青春。曾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去衡量法国;而如今,依旧如此。归根,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可浓浓的法兰西情怀却印在了我的心里身体里。
暂放下美食与美景(在接下来的几篇中会相继介绍),先谈谈我眼中的法国。大多数人眼中的法兰西应该是浪漫与奢华的,犹如清晨的一块玛德琳娜蛋糕、午后的一杯浓咖啡或是霓虹灯下的红酒杯。
这些只是被电影演绎的…
法兰西是上天最疼爱的小女儿,把最好的都给了她,但同时赐予了她爱哭的双眸。
法兰西位于欧洲的中心,被其他国家狠狠的包围保护着。比起梵蒂冈来,法国可谓是幅员辽阔,比起西葡和立陶宛等外延国家,又离亚非较远;她既不像挪威那样,净是山脉,也不像是英国,被远远的隔在了海的另一边,所以作为欧洲的心脏,总是被“宠着、惯着”的。境内有高山丘陵,有平原湖泊,当然也有海洋,所以物产丰富;同时又有远离欧洲大陆的四个海外省和特别行政区域,所以除了六边形区域外,她的边界也存在于南极大陆的浮冰上、亚马逊河流经的森林中、大西洋与太平洋交汇的漩涡里。而像这样的国家就只有她一个,所以骨子里的傲劲儿和优越感,其他欧洲国家也只能望尘莫及。
但是对于她的天气,就真的像是“林黛玉”了。在我留学时,就常常抱怨那久不放晴的天,一年到头都是阴雨绵绵,一个周会下两场雨,一场三天,一场四天,而后又是下个礼拜的七日雨。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外国人如此爱谈论天气,多数是在抱怨又在下雨,而不是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
当然了,并不是法兰西所有的城市都如此,在南部有片乌托邦,美其名曰“蓝色海岸”,那儿是阳光天堂,因此会有很多人不惜重金去消费,其实也只是去晒阳阳,当地把有工夫去晒黑的一族叫做“有钱人”。可是晒完了玩够了,还得回到乌云下,该上班上班,该恋爱恋爱,下雨也不能当做不生活的理由。在别的城市准小编不了解,但在西北部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和你们都知道的大都市巴黎,人们即使手里有把雨伞,也很少会撑开,因为几乎不会下滂沱大雨,多数是毛毛细雨。不过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解释,在法国有个习俗:把湿雨伞晾在室内不吉利(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不吉利?那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道听途说呗!)。所以在法国,你是看不到当地人把雨伞晾在家里屋檐下的,更何况他们一点也不介意自己湿漉漉的一身,头发滴着水脚底拖着泥就进室内了。
既然说到了法国人的小怪癖,那就继续聊聊其他的“道听途说”。先从大家都知道的说起:
法国人很讲礼貌,电梯内的你好、再见、谢谢,饭店里的用餐愉快、打扰一下、祝你度过美好的一天,这都是每天出门就必会说和听到的,因为在法语里,这些句子发音简单,句式简短,方便“随口道出”,大家也会毫不吝啬的与陌生人打招呼,当然啦,如果你不会用法语回答他,那么一个微笑,亦足矣。
法国人最爱吃长棍面包,我们也因此称之为“法棍”,大约有30%以上的白领下班会提着法棍回家。因为刚出炉的法棍外脆内软,即使被半透明的油纸袋包裹着,也挡不住那原始的面香味飘散出来。在国内,如果我们去朋友家聚会,会礼貌性的拎上几袋水果和成箱牛奶,而在法国你只要买上两根70生丁的法棍(生丁是音译法语中的“centime”,又称“分”),这便是很好的伴手礼。所以相比之下,法国人还是很不讲求排场的。
再说几个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习俗。在法语里有这么两句话“bonnechance”和“boncourage”,意思呢差不多,都是类似于祝你好运,这都是书本上告诉我们的,但是书本上并没有写,在有些情况下祝别人“bonnechance”会被翻白眼,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在说反话,而这句话为什么会被误认为是反话,嗯哼,天知道;再者,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均有参与,而法语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二”引用了英文的“second”,却没有继续引用英文的三了,换句话说:我不引用三,就没有三,第二即是最后一次,所以平时里说话也要很注意,很忌讳用法语的“二”带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他们不穿秋裤、女性抽烟的比男性的高、公务员也可以纹身打鼻环、市政厅只用来给人结婚的(当然也可去离婚)、人可以席地而坐、包可以随地放、90%以上的家庭没有空调、很多家庭连吸顶灯都没有……综上所述吧,其实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很低调,你不难去认识他们并成为朋友,所以人际关系很简单,但很难走入他们的内心,因为我想后者该是全世界的特征。
法国人口万,是名副其实的福利型老牌帝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蓝眼睛黄头发了,根源还得追回历史。
法兰西和美利坚这一对难姐难妹其实有着相似之处,移民总数之多(百分之七十以上)移民归属地之杂(除了四大洋和南北极的无人区外,皆有涉及)以及因为移民而带来的一系列宗教人种的问题(恐怖袭击和非法枪支等)。对了,这里还需普及一下历史。在70年代,也就是法国刚走出战争的阴影不久后,打仗打的有多惨,就不用我多说了,看她离德国有多近就行了。劳动力都留在了史册上,剩下的人口结构基本都是需要在公交车上被让座的类型,那GDP怎么办?于是乎,戴高乐将军就招呼了非洲友人来法国,我们包吃包住,你们来帮我们生产就行(历史上,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曾是法国殖民地。因此,到目前为止依然有不少的非洲国家还在引用法国的司法制度、行政体系以及官方语言)。非洲有个叫阿尔及利亚的国家,那里的人一瞅,呦吼!戴老板呼唤我们,就都拖家带口的来到了法兰西。对了,我得插播一句,阿尔及利亚人一夫多妻且特别能生育,其繁殖速度堪比老鼠。一场噩梦就此开做,且影响深远…历史普及结束。
所以在百分之七十的移民里,有过四成以上是来自于阿尔及利亚(而现今的移民中仍有十分之一是来自阿尔及利亚),原本的纯种法国人就少,再混些繁殖能力这么强的阿拉伯裔(后文简称为阿裔),法国人的那“俊俏”的脸庞啊、身高啊,奥朗德和萨科齐就完全可以代表。我好像隐约听到有人朝我喊:那法国高跟女郎和红酒绅士呢!咳咳,清清嗓子回喊道:矬子里头偶尔也能拔出大个来,基因突变偶尔也会发生,别谢我,幻想总是用来被破灭的,生活不止远方的田野,还有眼前儿的狗血!
该言归正传了,移民多了,社会就会变的复杂,因此产生的问题,往大了说是种族、宗教兼容的问题,往小了说就是“你我他和money”的问题。作为“外来人”自我的保护机制自然会比“土著居民”更强悍,他们平时聚集在某些平民窟里,偶尔在报纸头版上刷刷存在感,在新闻头条上露个面,警察急眼了,他们就会被催泪弹熏的哭一会,进局子里待两天……我只能说到这儿了。而所有的这些,其他的百姓也实属无奈,但在这样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国家里,政府也只能容忍,所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纯属真理!
除去刚才那些你可能不了解的法国人之外,还是有比较会生活的人。走在街上,你会碰到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涂着粉红色的嘴唇,手里牵着心爱的小狗,给自己买了两朵玫瑰花,她身上的蕾丝是那么的精致,仿佛是一名少女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在街角的咖啡店,你也会碰到在等同伴的绅士,西装笔挺的在品着自己的那杯,或许他会来回张望,也可能会聚精会神于眼前的电脑,但如果你坐在他不远的地方,会闻到从他身上飘来的那股香水味,这一刻,他便是你的风景。还有阳光下的巴黎歌剧院、黄昏中的塞纳河畔、雨后的香榭丽舍和夜色下的埃菲尔铁塔……
神奇的法兰西可以被几个简单的词汇勾勒轮廓,也可以用几句话来轻描淡写,但真实的她似乎是有血有肉的,在只言片语下会略显苍白,因为从远处望她,是一个婀娜多姿的舞女,走近了你便会看到她眼中的悲伤和身上的伤痕。所以只有当你亲身靠近、了解、去体会和感悟,才会明白她的色彩……
好啦,这一期就先讲到这,散了吧,拿好你们的小马扎,都散了哈,散了。
▼你让我爱不释手又情何以堪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xw/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