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格勒布  >> 萨格勒布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中东欧国家面临的困境疫情反弹经济下行与

来源:萨格勒布 时间:2021/1/16

中东欧国家面临的困境——疫情反弹、经济下行与国际环境:中东欧国家疫情进展与评估报告

TheDilemmasFacedbyCEECs:COVID-19Rebound,EconomicDownturnandInternationalSituation:ReportandAssessmentofCOVID-19Outbreaksin17CEECs

(No..06.28-06.29)

疫情大数据

中东欧17国新冠肺炎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说明:海外疫情数据均来自各国官方通报和权威媒体报道。

专家观点

朱晓中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学术委员会委员):

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经济韧性及可能的政治风险

在过去几年中,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的经济持续增,而欧元区国家则出现明显的疲软趋势。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和欧元区实际GDP增长之间的五年滚动相关系数价值的下降反映了两者经济增长中的这种分化。这与-年相比是一个变化。当时,实际GDP变化的相关性仍然很高,这表明,V4的经济形势与西欧经济体高度同步。最近相关系数的下降表明,尽管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就出现了经济放缓,但维谢格拉德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韧性。至少3个原因造就了V4国家经济的韧性。

首先,V4国家的经济在经常账户方面经历了长期的显著改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期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在年左右结束)是这些经济体的特征。V4国家经常账户的改善是真正趋同过程的结果。最初,由于人均收入低和用国内储蓄为投资筹措资金的可能性有限,这四个国家不得不主要从国外进口资本,导致经常账户持续出现赤字。随后,财富的增加和资本流入的放缓有利于改善经常账户。这些变化还与V4国家积极参与全球化、特别是欧洲价值链一体化,以及该地区经济持续的强有力的成本竞争力有关。

第二,该区域各国对外部冲击的恢复力源于消费品生产的相对高度专业化。本区域各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相对更有可能满足外国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投资需求。该地区各国最终消费者需求在出口附加值中所占的比例在波兰的60%至捷克共和国的54%之间,而在德国为50%。由于消费者需求对经济变化的敏感性不如投资需求,因此该区域各国的外部需求结构有助于稳定其出口。

第三,服务出口的扩大是经常账户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V4地区-年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提高了2.4个百分点(非加权平均),其中服务业余额提高了2.2个百分点。

波兰的数据显示,服务业平衡的改善更大,从年占GDP的0.9%升至年的4.4%。波兰对外服务贸易的扩大还反映在波兰在全球服务出口中所占份额从0.9%增加到1.2%。

服务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利于稳定外部经济形势。研究表明,服务贸易对负面冲击的反应程度低于商品贸易。此外,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受全球经济碎片化进程的影响较小。由于服务对外贸易在跨国价值链中的一体化程度较低,服务对外贸易相对重要性的提高是稳定经济外部形势的重要因素。在V4国家中,外国增加值在商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波兰的36%到匈牙利的56%(年数据)不等。相比之下,外国增加值在服务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要低得多,从波兰的15%到匈牙利的25%不等。因此,与商品贸易相比,在遇到外部冲击时,服务贸易是一种较弱的传导渠道。

在货物贸易方面,出口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与参与垂直一体化增值链的程度有关。换句话说,出口生产商使用通常由外国经营者提供的特定中间产品。增值链内的一体化导致了V4国家出口中外国增值所占份额的增加。虽然中间产品的进口使制成品的技术距离得以缩短,并鼓励出口,但它无疑增加了经济受到来自全球经济的冲击的风险。

V4国家的成本竞争力也支持了服务出口的扩大,当然,这些国家较早时期积累的人力资本功不可没。服务出口结构及其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波兰的运输服务和施工服务竞争力较强,V4其他国家的精炼服务有竞争优势。虽然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逐步缩小,但前者依然拥有较大的成本竞争优势。此外,中东欧国家早期人力资本的密集积累,也对服务出口的结构产生了影响。波兰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出口的扩大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这种服务出口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参与。它也反映出V4国家等教育的扩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来说,全球汽车行业增长的放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由于地理上靠近德国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得V4国家得以能够参与德国汽车产业价值链中去。汽车行业在V4市场的重要性在-年有所上升。汽车业中的就业的份额从2.0%上升到2.6%,创造附加值的份额从2.7%上升到3.8%,而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从15%上升到19%(非加权平均数)。年和年全球汽车产量的下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前景难测,使汽车行业成为一个风险来源。

当然,各国汽车行业的规模不同而带来的风险各异。在这方面,波兰经济似乎是受影响最小的,因为该部门规模较小(汽车部门占就业的1.3%,占创造附加值的1.7%),在V4国家中汽车业对波兰的重要性低于其他国家。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德国从波兰进口的整车占全部对德出口的34.2%,而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相关比重分别为54%、62.7%和66.2%。此外,波兰汽车行业垂直整合在全球增值链中较小,即波兰汽车出口中的外国附加值较小。例如,年波兰的汽车出口中的外国附加值为44%,而V4其他国家的比例从54%到63%不等。这表明,与V4其他国家相比,汽车行业中的外国需求下降对波兰经济的影响较小。

西欧经济放缓对波兰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较弱,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外汇的特点。旨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出口的相对专门化、服务出口的扩大以及汽车部门的重要性降低,都支持了波兰经济外部形势的稳定。

正是因为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的经济具有韧性,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新冠疫情实际上可能进一步增强中欧和东欧的经济实力。新冠疫情产生的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是,中欧国家总体上应对大流行及其经济冲击比大多数西欧发达市场好,这将加速缩小新老欧洲的差距。

中东欧国家面对危机表现出韧性已不是第一次。在之前的危机中,中欧国家的表现也优于欧盟其他国家。在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波兰是欧洲大陆唯一没有陷入衰退的国家,并为自己赢得了“经济绿岛”的光荣称号。

-年的移民危机对欧洲地中海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它对中东欧地区的影响更多是政治上的,而不是经济上的。尽管波兰极右政府不断发表反移民言论,但事实上,波兰迎来了大量季节性工人的到来,他们来自乌克兰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这些季节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波兰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匈牙利也是如此,一方面发表反移民的言论,另一方面欢迎外来工人。重要的是,波兰几乎不存在与移民相关的社会紧张关系。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整个中东欧地区已连续5年保持经济增长。年,波兰、匈牙利和其他几个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均超过4%,这一势头有助于他们度过当前更为艰难的局面。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中东欧国家除了对疫情迅速做出反应外,各国政府还制定了大规模刺激计划。波兰政府已经拨出GDP的15%来振兴经济,其他国家也有一些规模虽小但仍相当可观的计划。现在,中东欧的经济正在重新开放,正常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复。

在后疫情时期,中东欧国家处于有利地位。首先,公共债务状况普遍良好,使得中东欧国家有能力承受强大的财政刺激,从而减轻人们对长期不稳定的担忧。其次,欧洲央行的强劲货币刺激增加了该地区央行可以使用的货币空间,而不会直接带来通胀和汇率波动风险。第三,与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的密切经济联系,可以帮助实现预期中的中国生产回流(所谓“近岸外包”)。也就是说,未来中东欧国家可能会从亚洲生产中心手中接管部分制造业。最后,欧盟最近宣布的复兴基金(包括名为“下一代欧盟”的预算规划),将向主要中东欧国家划拨大笔资金,相当于其GDP的10%左右。

然而,中东欧国家的这种经济韧性也可能带来政治风险。正如原波兰央行行长贝尔卡所言,如果中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利用自身的经济能力有意识地远离欧盟,而不是靠近它,波兰和整个中东欧地区将会进一步转向民族主义,在欧盟中有意边缘化自己,而不是在领导欧盟方面发挥更突出的作用,这将是一次悲剧性的机会浪费。

斯拉沃米尔·马伊曼博士(SlawomirMajman,波兰信息和外国投资局前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现在是时候重新定义全球秩序了

当国际社会遭受噩梦般的COVID-19流行病肆虐时,将会发生什么?

回顾一下10年前,西方专家是如何预言世界经济秩序将发生彻底转变的。实际上,世界经济秩序并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变化。尽管我们对未来不甚了解,但几乎可以肯定,疫情过后中国将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

这场大流行已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美国的情况比欧元区和中国更糟糕。过去70年,美国是建立在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基础上的无可置疑的全球领导者;人们相信美国有能力和意愿协调全球共同应对危机,这对于全球集体意识来说是重要的因素。

COVID-19大流行一直在考验美国在国际上的作用,恰逢美国又爆发反种族主义抗议活动(这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另一件头痛的事),严重打击了美国的全球形象。尤其中国的经济弹性和战略力量是在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将恢复强劲的增长。

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起了外交活动,通过视频会议召开了多次多边会议,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抗击疫情的经验以帮助其他国家遏制疫情。因此,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比以往更强烈地感受到经济和地缘政治挑战,也考虑在大流行后让中美脱钩。

中美脱钩可能会导致竞争集团重新出现,就像冷战期间一样。中国已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了自己的利益领域,该倡议旨在拉近亚洲、非洲和欧洲部分地区的经济距离。事实证明,一些中国企业,例如华为更有能力应对中美经济可能脱钩的局面。然而,由于地缘经济将不断与地缘政治交织在一起,当今不稳定的世界中缺乏明确的全球领导力,中美之间的竞争将持续加剧。

尽管中美之间的根本问题是缺乏互信(这是和平和解的不祥之兆),但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LeeHsienLoong)所正确强调的那样,双方的对峙并非“战略上不可避免”。

大国之间的动态变化和COVID-19大流行重新定义了国际关系。美国的盟友,包括欧洲国家、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可能无法避免做出艰难的选择。尽管他们的经济与中国经济紧密相连,但在距离美国总统大选只有5个月之际,美国领导人可能会要求他们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做出选择。这就不奇怪欧盟成员国正在重新考虑和调整与中国的总体关系。

欧盟与全球紧密相连,不能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联系,也不能切断全球供应链。它需要避免在中美经济之间进行选择,需要考虑在北约的战略中参与制定一项中国政策以实现大流行后的平衡。与此同时,欧洲人应该避免被包围的心态,即最大的威胁来自外部。

现在最沉重的负担落在了中国的肩上,预计中国将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将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的领导层已经表明,有能力掌控“一带一路”等项目。现在正处于充满不确定性和危机的时期,中国也必须表明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董雪兵博士、周伟博士(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

出口指数显著上升,进口指数有所回调——年4月17+1贸易指数解读

年4月,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17+1贸易指数如下:进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77点,环比上涨11.14%,同比上涨4.97%;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64点,环比上涨20.39%,同比上涨16.05%;进口贸易指数报收于.78点,环比下跌13.77%,同比下跌22.78%。

年4月,我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总额为.49亿元(人民币计价,下同),其中出口.27亿元,进口.22亿元。从1-4月累计来看,我国与17国贸易总额为.98亿元,其中出口.94亿元,进口.0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贸易总额下降0.23%,出口额下降0.92%,进口额上升1.83%。相比之下,1-4月我国与整个欧洲的贸易额同比下降6.2%,其中出口下降7.8%,进口下降4.2%。我国对中东欧的贸易状况显著优于对欧整体贸易。

年1-4月份我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占我国与欧洲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1.16%,其中出口额比重为15.04%,进口额比重为6.44%。4月份我国对17个中东欧国家均保持贸易顺差,而3月份时我国对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北马其顿为逆差。

中东欧17国中,与我国贸易额最大的仍是波兰。4月份我国对波兰贸易额.91亿元,其中出口.95亿元,进口19.97亿元,与3月份相比,贸易总额提高17.37%,出口额提高23.78%,进口额下降14.72%。4月捷克对华贸易额为.54亿元,是第二个对华月度贸易额超过百亿元的国家。从增长速度来看,塞尔维亚对华贸易的增速最快,1-4月的同比增速达到82.4%,其中我国自塞尔维亚的进口额增速达到.6%,对塞尔维亚的出口增速达到66.2%。同期黑山对华贸易的增速为12.2%,其中我国自黑山的进口增速为84.1%,出口增速为-10.6%。波兰、捷克、立陶宛、匈牙利的对华贸易增速也为正值。对华贸易额下降较快的是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希腊、克罗地亚和拉脱维亚,1-4月对华进出口额的降幅均超过10%,其中阿尔巴尼亚和希腊超过18%。

从商品种类来看,1-4月,我国出口至中东欧国家的商品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机电及机械器具、纺织品及原料、杂项制品,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出口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50.42%、10.56%、6.63%,分别同比下跌2.92%、上涨8.84%、下跌13.82%。我国进口中东欧国家的商品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机电及机械器具、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口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35.70%、24.44%、9.95%,分别同比下跌1.08%、6.05%、1.83%。

客观来看,中东欧国家的抗疫工作比很多西欧国家更到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在17个中东欧国家中,14个国家今年的GDP降幅预计将小于欧盟的平均降幅(7.4%),其中,预计塞尔维亚和波兰的经济表现将更为优秀。在疫情之下,虽然17+1经贸投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明显增加,但合作共赢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例如,为在疫情持续的国际环境中推进中东欧贸易,宁波投资贸易云洽会暨中东欧商品云上展(简称云洽会)于6月8日-14日成功举办。云洽会以“云甬全球、点亮未来”为主题,积极创新展会服务模式,以云会议、云展览、云直播、云洽谈、云签约为手段,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办了12项中东欧合作、消博会和投资促进重要活动,协办了第22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网上)洽谈会开幕式。此外,在疫情暴发之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匈牙利财政部签订了匈塞铁路匈牙利段贷款协议,这将进一步推动匈塞铁路的整体连通和中东欧贸易国际通道的形成。在一系列积极应对疫情的合作措施下,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在中欧贸易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刘海云博士(河北经贸大学中东欧商务研修学院副院长、塞尔维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

警惕塞尔维亚的疫情反弹

从3月6日塞尔维亚出现第一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到6月4日塞尔维亚国防部宣布贝医院停止接收新病患,标志着塞尔维亚抗疫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塞尔维亚每日新冠确诊人数也降低到50人以下。随着塞尔维亚全面复工复产和防控措施的逐渐放松,塞尔维亚疫情出现较大反弹,特别是近日单日新冠确诊病例达到例。甚至出现了包括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议长和国防部长以及塞政府科索沃与梅托西亚办公室主任等多人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塞尔维亚疫情反弹严重,值得警惕。

塞尔维亚新冠疫情出现反弹(6月1日-6月27日)

单日新增确认新冠肺炎人数从6月1日的31例到6月27日的例,其中6月25日达到了例,基本达到了塞尔维亚疫情最严峻时期单日确诊病例的情况。

疫情反弹原因

1.疫情尚不稳定时快速复工复产。4月17日单日确诊人数出现下降的同时,快速推动全面复工复产政策。4月24日,塞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原计划5月4日复工的城际交通、美容美发、健身房、封闭式菜市场将于4月27日开始复工。5月1日开始陆续恢复国际航线和城际交通,城市公交5月4日恢复。

2.疫情反弹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启动防控升级措施。6月17日和18日,塞尔维亚新增感染病例明显增加,分别为96人和94人,三分之二的感染者来自贝尔格莱德,莱斯科瓦茨、弗拉涅和诺维帕扎尔地区也有新增病例。然而,此时塞尔维亚忙于议会大选,对疫情防控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6月23日,塞政府应对疫情指挥部召开会议,宣布自即日起,乘坐城市和城际公共交通时必须佩戴口罩,并建议在人群密集的室内(银行、邮局、公共机构、商店、购物中心等)佩戴口罩。6月25日,由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增加,诺维怕扎尔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颁布了最新防控措施:公共场所聚集人员限制在五人以内,禁止家庭庆祝活动;餐厅营业时间调整为7:00-19:00,餐厅同桌用餐人员不能超过两名,餐桌距离必须间隔两米。相对于经济复苏政策的启动而言,新的防控措施明显来得晚一些。

3.议会选举分散了政府对防控的注意力。为了配合议会选举,武契奇总统及总理和副总理等从6月1日起启动了大规模竞选前的准备活动,先后考察了星宇车灯尼什工厂建设工地、E高速公路普雷利纳-波热加段建设工地、中国网龙网络公司的“机器与人工智能教育中心”,出席了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项目斯特拉热尼察隧道提前贯通仪式、维拉克-拉伊科瓦茨快速路开工仪式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分散了塞政府的注意力。

4.白宫发起的贝普对话为武契奇政府带来新的压力。虽然原定6月27启程的贝普对话因为科索沃总统被海牙军事法庭控战争罪而取消,但是其对武契奇总统带来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5.6月24日的足球赛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塞尔维亚是足球大国,6月24日塞尔维亚杯决赛在尼什举行,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塞政府需要及时加强防控力度,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保存塞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贺之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疫情下的北约及未来走向

新冠疫情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深刻影响,公共卫生和经济社会都受到了较大冲击。疫情对国际组织和安全议题同样也带来新的挑战,北约如何应对疫情和未来走向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xw/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