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格勒布  >> 萨格勒布资源 >> 正文 >> 正文

对乒协去刘国梁化的几点质疑,选拔新规

来源:萨格勒布 时间:2024/3/31
文/郑晓蔚我在撰写体育年终总结时曾指出: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刘国梁被免去国乒总教练职务”这一事儿没说明白,它就会没完没了地在任一事件节点引发声浪甚至海啸。只要当事双方不说开,该话题就会成为公众不停想要解开的“结”。这个心结,会一直延续至年。果然,乒协在年底回应完“刘国梁电话指挥”一事后,又遭遇新的争议——那便是公布了“国际赛事运动员选拔办法”。新规取消了直通赛选拔方式,而这一选拔模式已经运行了十二年,这当然会引发社会新一轮热议。据年2月《青岛晚报》的报道:从年起,每到一、二月份,中国乒乓球队的高手们就会联袂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贺岁大戏”,主题就是“直通”。“直通不来梅”、“直通萨格勒布”、“直通横滨”、“直通莫斯科”、“直通鹿特丹”、“直通巴黎”、“直通东京”……除了年和年的奥运会参赛名单是由国乒教练组决定之外,世乒赛、世界杯的参赛资格全部被拿出来进行公开竞争。“直通模式”,不仅给了樊振东等年轻选手“上位”的机会,也逐渐成为国乒“第三次创业”的“拳头产品”。而根据年2月《京华时报》的报道,时任男乒主教练的刘国梁对直通赛的形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这种直通竞争效果良好,“北京奥运会压力比雅典大很多,但同样是这三名选手,表现却好很多,这就是我们竞争体系的功劳。所以在新周期,我们要延续这种竞争,让更多年轻队员参与竞争。”而今年1月5日中国乒协公布的《年参加国际赛事运动员选拔办法》则将直通赛选拔模式予以取消,改为“凭资格”入选。而入选资格中的几条规定,确实令笔者感到困惑。如在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团体赛5人选拔中,第四款要求选拔出—乒超联赛积分排名前三名(不含国家队队员)1人。笔者不清楚为何此处一定要强调必须为“非国家队队员”。而第五款的要求则更邪乎,强调必须选拔“中国乒协U21积分排名靠前1人”。在此想问一句,难道中国乒协都跟中国足协接轨了,要推出U21新政对年轻球员予以保护?足协推出U23保护措施是因为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薄弱——是为鼓励俱乐部花大力气培养年轻球员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但我国青少年乒乓球人才储备充沛——即便是北京市海淀区乒协,都能够实现对乒乓好苗子的培养与输出。而令笔者更为不解的是,这个U21年龄划定依据何在?我们知道,在足球运动中,球员年纪一过三十就开始步入老龄化了。而在乒乓球运动中,三十五岁的球员都算盛年——当年39岁的瓦尔德内尔还在年雅典奥运会单打中连克马琳和波尔闯入四强。当然,更令笔者感到费解的是,直通赛选拔模式其实并未打压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为何非要取消?年,16岁的樊振东正是在直通巴黎第一阶段争夺中力压诸多名将爆冷获第二而成为最大黑马;去年三月第三阶段直通赛上,21岁的林高远也过五关斩六将获得直通资格——而此前他甚至差一点都没能获得参赛资格。当时的国乒总教练刘国梁曾在赛后发布会上解释说“我们在北京打第二阶段的时候林高远都差点,我们选八个人,他是第九,教练给的外卡进来的。”如今出台的选拔新规,就连一向谨言慎行的央视记者李武军都大呼看不懂。他在社交平台提出的三点质疑都是“照腰眼上问”。“1,从年开始的直通选拨赛制度,已经不复存在?2,中间层面运动员、陪练,很难获得参赛机会?3,世锦赛,世界杯团体,非国家队一人,U21一人,其他人去抢另外三个名额?”这也是我的疑问:凭什么无视“夹心层球员”?凭什么无原则保护“年轻球员”?既然是国际赛事选拔,难道不应该对外派遣最强阵容吗?怎么搞得跟萝卜招聘似的?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疑问,那就是选拔新规第七项“处罚”条款中的第一条规定:“巡回赛预选赛未出线或正赛第一轮输给其它协会选手的运动员,如具有下一次巡回赛参赛资格,将被暂停一次参赛资格。”在此,我想问问乒协: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你们对“正赛输给其它协会选手的运动员”给予“暂停一次参赛资格”的惩罚有何道理?还不允许运动员输球了?你们颁布这一“特别看重胜负”的惩罚性条例,是否跟“不止于胜负”的体育精神相背离?最后,我很认同网友跟帖中点赞数最高的一句评论:“能不能公布一下制定这项选拔制度的人员名单。别到时比赛输了,只知道一味指责某些“因规则受益但实力不济”的运动员,而忘了问责某些该规则的制定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zy/1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