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格勒布  >> 萨格勒布旅游 >> 正文 >> 正文

大学middot城市11贵阳

来源:萨格勒布 时间:2020/10/6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10、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创办于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致力于“富民兴黔”,培养经世致用的“儒魂商才”,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证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花溪、鹿冲关两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级开发新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亩,总建筑面积.1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7亿元。

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1个。设有学院(部)18个,其中包含1个开放型的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1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密歇根学院。现有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人,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0人,核心专家2人,黔灵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2人,千层次人才12人。获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1个,省级新型特色智库1个。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群,6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本科专业64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纳入省级众创空间管理的众创空间1个。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法学、工学为支撑,以文学、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学和艺术学为补充,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重视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现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省级研究中心(院)5个。设置科研机构42个,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反贫困、生态经济、山地经济、经济史及农村金融等特色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内外交流和研究的战略合作。先后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伯克莱学院、美国马歇尔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师互派。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乌拉圭奥特大学、马来西亚友尼达国际大学、拉曼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四色菊皇家大学、日本大和语言学校等合作开展科研和留学生短期交流项目;与德国欧洲应用科技大学、莫桑比克贵州商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合作举办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普通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马歇尔大学合作举办2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伯克莱学院合作举办4个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设有4个本科专业。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非洲厄立特里亚政府合作建有1所孔子学院。

11、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占地面积共.8亩、校舍面积共79.6万平方米。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贵州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人,副高职称人员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人,硕士学位人员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人。其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近百人。

学校现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有4个区域一流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区域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3个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产学研基地,1个贵州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6个研究生工作站,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有2个区域一流师资团队,5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3个贵州省教育厅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设有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院、贵州民族艺术研究院、贵州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和“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文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另外,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机构挂靠学校,形成了较强的民族民间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研究矩阵。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和港、台地区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

12、贵阳学院

贵阳学院是由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贵阳市金筑大学于年合并组建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于年(其前身是年设立的“贵阳师范学院贵阳专科班”),年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本科教育。贵阳市金筑大学是成立于年的高等专科学校。年,贵阳师范学校并入。

学校坐落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校园规划面积亩。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含1个继续教育学院)、51个本科专业,涉及10个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国家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中国专利保护协会贵州研究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3个;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基地1个;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有贵州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中心4个、科技创新团队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产学研基地6个;有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和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3个;有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教师发展中心1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

学校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承办单位,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泰国加拉信大学、台湾地区玄奘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50余所境外高校达成教育交流与办学合作协议。

13、贵州商学院

贵州商学院始建于年的“贵阳市尚信高级会计学校”,是贵州商科教育的发祥地,先后更名和升格为“贵州省贸易中等技术学校”、“贵州省商业学校”、“贵州商业专科学校”、“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贵州商学院。

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商科英才,被誉为“黔商摇篮”,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贵州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占地面积65.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90万平方米(含二期批复面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万元,当年新增比例为50%。现有70间实验室,其中:48个专业实验室(含1个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8间计算机基础实验室,14间语音实验室。建有校外实习基地97个。

学院现有教师总数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63.88%,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为40.00%。学院设有13个教学单位,开设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主要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4大学科门类的21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培育)1个,一流平台2项,一流师资团队2个,一流课程4门;省重点支持学科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

学院自举办本科教育以来,科研合同经费累计达1,.42万元,共签订各类科研合同项。学院作为贵州省第六批人才基地(贵州省现代商贸物流人才基地)、贵州省第四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主要承担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委托的各类培训任务,充分发挥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加快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证。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先后与广州财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瑞士卢塞恩酒店管理学院、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城市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美国蒙赛罗大学等国内外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交换、师资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14、贵州警察学院

贵州警察学院是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公安厅主管,贵州省教育厅负责业务管理的全省唯一一所全日制政法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年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安干部学校。年分为贵州省公安干部学校和贵州省政法干部学校。年,两校分别升格为贵州公安干部学院和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年5月升格贵州警察学院。

学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毗邻龙洞堡国际机场、贵阳森林公园。现占地面积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余万元,建有52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42个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司法鉴定中心为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有专任教师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正高23人、副高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名,省部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优秀教育训练工作者10人,省管专家、全省高校“黔灵学者”和省级学术带头人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学校设有法学、公安管理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禁毒学、网络安全与执法、警务指挥与战术、监狱学和交通管理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设有法律事务、法律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社区管理与服务5个专科专业。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重点专业建设点;刑事技术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点;刑事科学技术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公安学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培育);刑事科学技术和治安学为省级一流专业;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7门;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3项。

学校先后为省内外公、检、法、司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4万余名毕业生,培训在职民警及政法干部近7万人。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年5月,在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国--东盟及周边国家大数据警务国际交流合作基地”成功落户学校,每年举办一届中国--东盟及周边国家大数据警务国际交流合作论坛。学校还先后成功举办了缅甸内政部警员培训班、缅甸禁毒执法培训班、约旦警察武力使用教官培训班、中国—东盟及周边国家大数据警务国际研修班、老挝刑事侦查技术硏修班、坦桑利亚禁毒执法研修班等,促进了国际交流。

15、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前身系创建于年的贵州教育学院,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年,学校入选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年,获批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42年的发展,培育了“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师院精神,铸就了“为人师表”的校训,孕育了“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校风,“厚德树人,言传身教”的教风和“立志勤学,知行合一”的学风。学校拥有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并设有贵州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基地和文化部“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等机构和平台。学校主动服务贵州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贵州基础教育培养了20万余名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现有18个教学单位,46个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年底,学校有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人,博士人,硕士人。教师中56人次获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管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入选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40人次。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51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项,贵州省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共19项;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人才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和台湾地区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加入了“国际教育联盟”;与华中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武汉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与浪潮集团、贵州省各市(州)教育局、贵阳市乌当区人民政府等企业、教育机构与地方政府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合作教育。

16、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是应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教育部年4月18日正式批准成立,在原贵州工业大学校址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省贵阳市,拥有两个校区,蔡家关校区坐落于贵阳西南阿哈湖畔,占地.7亩,贵安校区坐落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博士路,占地约亩。

学校设置19个学院。学校经过七年建设,逐步形成“重工厚理、强管兴文、推动交叉”的学科建设思路。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7个,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联合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现有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正高职称90人,副高职称人;博士人,硕士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共5人;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近20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共7人。

学校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国家级教师团队,航空轻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果酒酿造工程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能源化学转化新材料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重金属原位调控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智能优化与数据挖掘创新团队,隐伏矿床勘测团队3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贵州省绿色过程工程人才基地和贵州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基地被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为省级人才基地。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4个: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岩溶工程地质与隐伏矿产资源特色重点实验室、能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流程性工业新过程工程研究中心、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新医药微控工程研究中心、无人机应急减灾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医工交叉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健康智造众创空间、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

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分别与省交通运输厅、阿里巴巴、中航贵飞等开展联合办学;与多所国外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等,累计培养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度等21个国家的留学生近人。年7月发起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并成为轮值主席单位和永久秘书处单位。大力打造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了“易班发展中心”,成为贵州省第一家教育部易班全国共建试点单位。

-----------------------------------

17、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是年由贵州省教育厅同意成立,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年经教育部确认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学院。年贵州财经大学根据教育部和贵州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与四川希望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举办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并在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建立新校区,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新校区占地余亩,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教学生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学院学科门类丰富,专业优势突出。学院现设有会计系、金融经济系、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人文系和基础教学部6个系部、2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6个学科门类。

学院科研氛围浓厚,教师学术论著丰富。学院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改革建设稳步推进。学院一直重视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材建设。

学院努力拓展办学思路,大力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积极探索和努力建立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多次参加和举办各级各类学院院长联席会、行业年会、发展研究会,国内外高校实现互访交流次数不断增多,加快了学院对外合作办学的步伐,提升了学院办学声誉。

学院重视学生发展,关心关爱学生。坚持精细化管理,坚持家校沟通,坚持校地合作,全方位多渠道育人。实行“五走进”,走进教室辅导学生学习,走进食堂关心学生生活,走进宿舍了解学生思想,走进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最终走进学里。

学院办学定位明确,发展规划合理。始终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办学治校,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符合个性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以经济管理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8、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成立于年,是由贵州民族大学申办,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总占地面积余亩,建筑面积37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学校通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文、法为主,理、工、管、教、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下设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管理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8个教学单位,开设有36个本科专业,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专兼任教师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7%,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9%,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等教学名师30余人,有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2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按照“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3+1”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先后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君子谦行科技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兼具人文和科学精神、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以“激发创意、鼓励创新、发展创客、扶持创业”为使命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努力推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设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研究基地,中国民俗学会基地等。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余名学生到校外交流学习。先后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泰国兰塔纳功欣皇家理工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勒阿弗尔大学、英国格林多大学等高校进行交流合作,通过“千人留学计划”项目,每年选派20余名优秀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

*以上图片、文字、视频转载自各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ly/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