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乐麒
一个用音乐说故事的钢琴者
一个用历史书写旋律的曲作者
上回书说道:在金雀花之子爱德华四世统治下的英格兰,逐渐从近百年战斗的废墟中,走向繁荣与复兴。可惜好景不长,仅仅十二年,爱德华四世就因多年的战伤劳累而去世了。临终前的爱德华四世,因担心自己的孩子太小,外戚势力太大,故而托孤给自己的弟弟理查三世,任命其为摄政。然而最终夺取爱德华四世的儿子王位的,却正是这位他最信任的弟弟。
理查三世,他先是制造了哥哥爱德华四世的婚姻丑闻,再然后导演了一出塔中王子案,最后夺得了英格兰的王位。可他终究还是没想到,他的这一行为终究使得英格兰的民心与他背道而驰。而远在法兰西的,兰开斯特家的附庸的都铎家,唯一存活的小孙子亨利都铎,也趁此渡海而来,争夺英国王位,并为自己的家族复仇。
公元年,老法兰西王路易十一病逝,而新王查理八世,只是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于是,亨利.都铎的拥护者,更是法兰西的实际掌权者波旁公爵皮埃尔决定支持这位流亡者,去颠覆金雀花家族摇摇欲坠的最后统治。而饱尝风霜的都铎家少主,也答应皮埃尔公爵,他日都铎家一朝坐上了王位,便永世不与法兰西为敌。法兰西王廷大喜,于是在皮埃尔公爵的促成下,法兰西王廷大笔一挥,给都铎家买了一支一千人的雇佣军,助他复仇,夺取英格兰王权。
在经历了两年的厉兵秣马和准备后,公元年的8月1日,总数约有两千人的都铎军从勒阿弗尔起航,远征英格兰王国。随亨利·都铎同行的,还有他的叔父牛津勋爵贾斯泊·都铎和一群这些年来与他共同流亡的骑士们。他们首先渡过英吉利海峡,然后马上绕过南部海岸,于8月7日直接来到西北方向的威尔士米尔福德港附近的米尔贝登陆。在这里,他们容易获得更多的支持。这里不仅是亨利·都铎童年时就了如指掌的地方,同样也是对理查三世的统治最不满的地区。亨利.都铎在威尔士的米尔贝尔稍作休整后,他便即刻向哈弗福德韦斯特出发,在那里得到一些补给后,又马上转向阿伯里斯特威斯挺进,在那里再做了一轮休整与补给。在部队的人数达到了三千以后,亨利.都铎终于开始向金雀花的约克家的势力庞大的东部进军,并迅速攻下了什鲁斯伯里,同时拿下了纽波特、斯塔福德、利奇菲尔德、塔姆沃思和阿瑟斯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亨利.都铎不断的行军,他的军队势力也越来越大。他从起初渡海而来时的仅仅两千人,到如今已经扩展到了五千人,甚至还拥有了一些火炮部队。于是,亨利都铎全军,就此逼向了博斯沃斯平原,与理查三世寻求决战。
英格兰王廷这边,理查三世是于8月11日得知亨利登陆的消息的,当时他正在诺丁汉附近的贝斯克伍德洛奇。虽说金雀花家一直和威尔士不和,但至少在那里还是有一部分人是忠诚的。在英格兰王国,良好的驿站网系统,是国王掌控全国的重要耳目,但即便如此,理查三世还是在亨利.都铎登陆的四天之后,才得知了这个消息。此时的亨利.都铎,已经顺利且迅速地通过了威尔士,一大众威尔士的贵族们都背叛了国王,加入到了亨利都铎的队伍里面来。
尽管我们可怜的英格兰国王理查三世已经是众叛亲离,但他毕竟还是英格兰的国王,他还拥有着国王的权力与威严。首先,理查三世设计扣押了拥有大片肥沃土地的斯坦利勋爵,迫使后者必须为其提供一支六千人的军队。其次是理查三世的铁杆贵族诺福克公爵,他很快就响应了国王的号召,带来了两千多混合着高阶骑士和炮兵的军队。最后,再加上理查三世自己的三千国王亲卫,理查三世的军队人数达到了可怕的一万一千人。
英格兰王理查三世在得知亨利.都铎的行军路线后,在8月19日,他来到了伦敦西北的博斯沃斯荒原驻扎设防。全军占据着可以俯视整片荒野的山丘,并有大片沼泽地来掩护未来的主战场,直接占据了天时和地利。
8月22日,寻求决战的亨利.都铎军,也渐渐出现于博斯沃斯荒原的边缘。亨利.都铎听从自己的叔父,率领全军从阿瑟斯通推进到一个叫怀特穆尔斯的地方扎营,这里位于罗马大道以北,距阿瑟斯通有五英里,与国王军遥遥相对。
博斯沃斯,后来的燃烧平原,马上就要成为决定谁才是英格兰王的仪式之地。
对比一下双方出场的战斗单位。先说说呼声最高的亨利.都铎军。他的部队大多由海外流亡者、法兰西地方军、来自五湖四海的雇佣兵、威尔士的支持者和各西北方的小贵族们的私家军拼凑而成。再看看国王军,不管是诺森伯兰公爵还是诺福克公爵,他们率领的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装备的弓弩火炮都尤为先进,不仅数量可观,质量和过硬。再看看双方的指挥系统,亨利.都铎长期流亡海外,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再加上东拼西凑起来的军队,势力太多繁复冗杂,导致指挥起来非常不易。反观理查三世,他自少年时期就跟着哥哥爱德华四世和善战的沃里克伯爵东征西讨,经历过数不清的战争考验。一句话,这是个善于砍人还能让自己不被砍的狠角色。
理查三世和亨利.都铎,前者占据天时地利,后者占据人和。而燃烧的博斯沃斯平原之战,就此开打。
第一回合,就在亨利的军队通过附近的沼泽来寻求隐蔽时,早在山坡上埋伏好的国王军炮兵突然发动射击。一时间震慑住了都铎全军。可惜,国王军的炮兵准头奇差,在都铎军的总指挥牛津伯爵的带领下,终于有惊无险地通过沼泽,顺利地在平原上展开队形。都铎军总指挥牛津伯爵考虑到己方的成分实在太过复杂,他干净利落地放弃了中世纪战争中常见的三路阵线布置。他将全部人马集中成为一个超大超长的巨型战阵,并统一接受他一个人的指挥。随即,为了鼓舞士气,牛津伯爵让主君亨利都铎站在全军正中央的位置,由那法兰西王买单的雇佣军保护他。
位于山坡上的理查三世,则将诺福克的部队推到己方最前沿位置,其前卫带着有一千二百名弓箭手。诺福克公爵的儿子,英勇的萨雷勋爵则率两百名胸甲骑兵游弋在侧翼,掩护于南部左翼的炮兵。他自己,则在位于一个高高的山梁的最顶端。这样可以使理查三世对周围大部分地区看得清清楚楚。在制高点安比昂山南面的那块地方叫作雷德莫平原,而在山的东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沼泽地,斯坦利勋爵及其六千人的阵地就设在这里,是保护理查左翼的一道重要屏障。如果亨利.都铎想要绕道直接攻取国王的营地,就必须突破这里,但这样亨利.都铎在人数上劣势就会被愈加放大。
紧挨着铁杆的诺福克公爵的部众,就是理查三世亲自从伦敦带来的国王亲卫队,他们由钩镰枪手和长矛兵组成,以重骑兵为其两翼。走在最后的,则是诺森伯兰伯爵的两千后军。
另一边,都铎军也开始向安比昂山开进,他的情况大概和国王军差不多,也是以骑兵为两翼成战斗纵队前进。牛津勋爵指挥前卫部队,亨利和彭布罗克勋爵贾斯珀·都铎率中军主力跟进。牛津勋爵沿着沼泽地边缘前进,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安比昂山脚下,与在他上面的诺福克公爵的弓箭手相距非常接近。在这压力山大千钧一发之际,牛津伯爵以令人赞叹的沉着,把他的前卫部队展开成弓箭手在前、钩镰手在后的战斗队形。吉尔伯特·塔尔伯特爵士在右翼指挥从什罗普郡征来的士兵,约翰·萨维奇爵士在左翼指挥威尔士人,并用沼泽掩护自己的侧翼。
战斗开始,牛津勋爵与诺福克公爵开始互相用弓箭和大炮对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人数本来就劣势的都铎军,却在牛津勋爵的带领下,选择原地射击而不冲锋。这种似乎不合情理的踌躇,起初使诺福克公爵也觉得奇怪,于是他也选择按兵不动,并继续使用大炮和弓箭与牛津勋爵对射。
这一着正中牛津勋爵下怀!原来,牛津勋爵是在害怕他的整个部队早展开成战斗队形之前被敌包围,于是他在交战之初,就下了一道严格的命令,任何人不准向前超过他的军旗十英尺,直到全军展开成型。
理查三世这边,凭借着多年的战争战斗经验,王国的布阵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给予了都铎军极大麻烦。尤其是对国王忠心耿耿的老将诺福克公爵,在他的指挥下,长弓的射手与炮兵一起,严重阻碍了牛津伯爵的步兵进攻。迫使都铎军只能全军仰攻。接着,理查三世的国王亲卫队也从山坡上冲下来,联合诺福克一起,形成了一道挡住都铎士兵的阵线。大量穿戴全套护甲的贵族,就此厮杀成一片。身后的弓箭手也收起箭矢,换上佩剑或戟这样的长武器肉搏。
虽然主君亨利.都铎不懂战争,但牛津勋爵却是真实同老主顾兰开斯特家族一同参与过玫瑰战争的。他在混乱的两军对冲中,发现了诺福克公爵的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国王军的阵线为了可以包围都铎军,所以拉得很开,士兵与士兵之间不够靠拢。牛津勋爵立刻抓住了这一点,他下令让都铎军全军收缩,突袭诺福克公爵本人!
牛津勋爵的判断非常正确,都铎军就此开始在肉搏战中逐渐获得优势。不仅如此,牛津勋爵还在步兵两翼安排了重骑兵压阵,非常容易威胁到几乎全员下马步战的王室军队。于是,原本占据天时地利的国王军,瞬间被都铎军们打了个突然死亡,久经沙场的老将、国王军的军中之胆诺福克公爵战死!
诺福克公爵的突然的战死,对理查三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很快,国王军的阵线都开始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缺口。
在山坡上观战的理查三世,当即下令在沼泽一边的斯坦利勋爵马上出兵,甚至威胁他,如果不能在一刻钟之内看到斯坦利勋爵动兵,他的儿子就将上断头台。可是,理查三世得到的回复却是斯坦利一句云淡风轻的:“我不是只有一个儿子”。
已经失去了全部耐心的理查三世当即下令派人处死斯坦利勋爵的儿子,可是却没人愿意为国王执行这道命令。在山坡的另一头,诺森伯兰伯爵还保留着几千人的部队。然而,自从开战以来,这些人就像观众一样驻足不前,无论理查三世怎样催促,他们就是纹丝不动。
时至今日,理查三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一半以上军队的控制。
那好吧!就让我亲自出马,诛杀亨利.都铎,国王的亲卫们啊,随我冲锋!
战役的最后时刻,理查三世下令王室卫队和几乎所有的预备队一起发起冲锋。他自己也拖着弯曲的脊柱,上马厮杀。一行人绕过尚在激战的正面,从左翼逼近亨利.都铎所在的位置。在都铎军队的二线位置,他们成功发现了引发一切的害群之马。凭借自幼习武与多年征战所积累的经验,理查三世仅用几百人就震撼了这位流亡者与他的雇佣军。
年轻的亨利因为恐惧,不得不下马躲入法国佣兵阵中,而后者则是使用瑞士重装方阵步兵那样的长枪作战。即便国王的骑兵冲锋再猛,也无法攻破长枪方阵的铜墙铁壁。他们只能不断在周围发起试探性的冲击,吓得亨利在左右人护卫下重新上马,再次向着更南方逃避。
已经杀红眼的理查三世,自然是继续快马追赶。一路上,先后有四名亨利麾下的骑士转身向他挑战。看似因驼背而失去战斗力的理查三世,却将这些人一一打落。混乱的队伍就这样进入了战场附近的沼泽。
此时的理查三世,在英勇却盲目的冲锋下,导致身边仅仅剩下了少数侍从。而重装骑士的坐骑,已经因为体力消耗而深陷沼泽泥潭。大部分跟随他冲下山坡的人,却还在远处围攻法国佣兵的方阵。看准时机的牛津勋爵立刻令机动部队开始朝这个方向合围上来。一直在南方观望的斯坦利,也率军倒下了亨利.都铎。面对这些人的突然进攻,理查三世与手下被彻底困死。虽然他的骑士在双腿被砍断后,还坚持着高举王旗,却已经不能帮上任何忙了。
大量的都铎军就这样如潮水般涌了上来。他们把理查三世团团围住,疯狂围殴他。这位众叛亲离的君主,全身遭到了十一处致命伤,连头骨也在当场被敌军打碎,就这样摔下马来,王冠也掉在了地上,然后立刻被戴到了亨利.都铎的头上。
理查三世就这样以传统的中世纪骑士的气概战死在沙场,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战死沙场的国王。国王一死,他的追随者们便再无意志继续战斗,他们四散逃窜,统治英格兰王国百年的金雀花王朝,就此落下了帷幕。
公元年10月30日,亨利.都铎在伦敦加冕为英格兰王,史称亨利七世,开始了不列颠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都铎王朝的统治。
此时的亨利七世深知,他虽顺天意民心击败了理查三世加冕为王,但全英格兰人的心,都在爱德华四世的身上,甚至于他的胜利也要归功于英格兰人痛恨理查三世的背信弃义。
于是亨利七世迎娶了爱德华四世的女儿,约克的伊丽莎白,并声称从此都铎家与金雀花的约克家合二为一。因其家徽为红白玫瑰相见,所以又有戏曲人称其为玫瑰家。
亨利七世,嗯,这个名字是不是让人联想到谁了?没错,他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怼天怼地对空气,敢把教皇当猴耍,敢拿上帝开玩笑,敢和全欧罗巴大陆开战的超级花花公子,哦不,是花花国王——HenryTheVIII。
敬请期待,下一期乐麒说历史——通识CommonSense王国卷七:
日不落的崛起(二)戴着王冠的驴子
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mj/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