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的初春,在西安孵了几个月暖气的俺们回沪之时,顺道转了转徐州。说去徐州,也是说了很多年。老妈总说,你们老徐家人,应该去徐州看看啊,老祖宗发源地。在俺家,老妈的话自然是圣旨,不过要完成心愿,非得天时地利人和。首先,要高铁直达且车程不能太长;其次要天气晴暖,再者,要二老状态上佳。
从西安到徐州高铁直达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儿,最快的车三个多小时,从徐州到上海也是三个多小时,作为中转灰常的合适。惊蛰之后大地回春,臃肿的冬装已然卸下,山水的眉眼也开始迷人起来,正是出门的好时候,Let’sGo!
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作为“五省通衢”的徐州,给俺们的第一赶脚就是一个字:大。从徐州东到俺们住的酒店,打车就要半个多小时。傍晚时分游览大徐州的第一站:户部山。
有句徐州民谣这样说:“穷北关,富南关,有钱的都住户部山”,户部山位于徐州老城南门外,原名南山,是徐州城外离城最近的制高点。自古以来,徐州的大灾除了兵乱就是水患。天启四年,黄河两度决口,水浸徐州城,徐州城里的户部分司迁至南山,从此这里便有了“户部山”之名。
各位看官,为何大明朝的户部分司会放在徐州呢?因为扼南北水陆交通咽喉的徐州乃是当时运河漕运的重要枢纽,漕运之利也带动了徐州的发展,而户部山的地理位置又是得天独厚,所以官绅富贾们便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几百年来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
总的来说户部山古民居比较集中,整体面积不大,所谓八大家有崔家大院、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刘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楼等等,还有一个戏马台,说是西楚霸王项羽当年走马练兵之处,也是后来的建筑。因我们去得晚了不少地方已经关门,于是在街巷里转了一圈便直奔云龙湖而去。
云龙湖之于徐州,相当于西湖之于杭州。云龙湖从前叫做石狗湖,《徐州风物志》道:“石狗湖,多雨时南山之水尽汇于此,积久不退,昔人作石狗镇之,故名石狗湖。”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徐州市将经常会洪水泛滥的石狗湖改造为水库,并更名为云龙湖。市中心有这样大面积的水域,总是让人心旷神怡的,更何况云龙湖畔也和西湖一样,群山绵延,难怪徐州有一城青山半城湖之说呢!
已而夕阳在山,便在湖畔美食街吃徐州特色烙馍。大张烙馍村是网上口碑很好的馆子,份量很足,徐州人民太实诚。因为在江苏的最北边,所以徐州人的饮食已经接近山东,也因为这特殊的“边城”位置,徐州人一直幻想着成立“淮海省”,这是徐州出租车司机最津津乐道的事儿。
第二天环游云龙湖,走得大家腿软,更是感受了徐州之大。我们沿着从前的小南湖进入景区,一路穿堤过洲,赏花看柳,老妈说,云龙湖的柳树可真好看啊,个个都像是做过离子烫的。俺娘还说,那些山都像是人睡着的样子。古人云:春山如睡。一出门俺娘的金句可真多。
游客很少,因是工作日。云龙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苏伯湖”,是纪念曾经的徐州知州苏东坡。据《宋史》记载,苏轼任彭城(徐州)知州时曾“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苏东坡在徐州呆了两年,留下了一百多首诗篇。有一首《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是我们以前中学课本里有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给俺家二老来张美照
云龙山上还有一个苏公塔,然而要爬山只能放弃了。为了赶时间,匆匆游了半个湖,便打车去看黄河故道和苏东坡的黄楼遗迹。苏辙在《黄楼赋》中说:“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黄河决口,水及彭城下。苏轼适为彭城守。……于是在城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黄楼还在,当然是近年来重建的,黄河故道的水也很清澈,岸上还有个大铁牛镇着,俺娘表示满意。
云龙湖实在太大了!
黄楼庭前春花开
下午又赶去徐州市政府所在的新城,那边也有个很大的水库,叫做大龙湖。新城赶脚比较冷清,水面波光潋滟的,面积也很大。不到徐州,怎知此地湖光山色是如此的清丽可人呢?远一点的还有潘安湖、青龙湖等等,总是来不及一一探访了。
这个市政府建筑看起来有点丑
第三天,还有一个重头戏:徐州博物馆!徐州是刘邦的故乡,两汉文物特别多,博物馆原址曾经是乾隆的行宫,后面还包括一个彭城王墓,那些跳舞的人偶很美,然鹅传说中的金缕玉衣并没有看见。乾隆行宫的花园里有一株高大的玉兰花树正在盛花期,真的是花枝春满。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友三爱,爱花爱茶爱旅行~~敬请同好者长按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mj/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