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时间:年8月22日
受访:贾秀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采访/整理:田育霖(中国传媒大学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林锦爔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动画》年第2期
一、中国学派的
本体、起源和发展
田育霖(以下简称田):谈谈您对“中国学派”的理解,它形成之初的社会环境和动画创作氛围是怎样的?
贾秀清(以下简称贾):国产动画“中国学派”的理论提法首先出现在张松林于年发表的《寻觅美术电影民族化的足迹》一文中。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我国31部动画影片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被国际评论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
但总体来看,“中国学派”主要体现在动画理念的践行上,而并未完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构建,有关理论研究大多仅止于从不同侧面对“中国学派”构成元素的思考和论述,早期如胡依红年发表的《动画片中的写意性》、年特伟发表的《美术电影创作研究》等。大部分论文对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主要解析为中国民族化的动画电影。作为理念,“中国学派”发轫于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厂长特伟提出“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的口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动画电影领域“中国学派”理念的始创者和自觉践行者。
“中国学派”的提出,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民生艰难的语境下起步的国产动画影片在世界范围里迅速崛起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期,美国迪斯尼和欧洲动画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各自相对成熟的语汇和气质,因此中国动画电影只有选择适合国情又能体现与欧美动画不同的道路才能够取得长足发展。“中国学派”的理念以中华文化为国产动画制作的底蕴,以传统艺术形式和风格为国产动画的鲜明标识,极大地激励鼓舞了国家和动画艺术家们集中力量进行动画创作的决心,所创作出的众多高水准作品,不仅引起了世界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wh/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