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更多精彩
“青蛙妈妈生下小宝宝,青蛙妈妈乐得呱呱呱呱叫,小宝宝一群群,就像我们的妈妈爱我们。”没错,就是伴随着《小蝌蚪找妈妈》这句亲切又温暖的片首旁白,从年开始,水墨动画这一新奇又灵动的动画艺术形式鲜活地留驻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小蝌蚪找妈妈剧照组合
年4月6日,参与创作《大闹天宫》、《山水情》、《三个和尚》、《天书奇谭》、《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片的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马克宣辞世。随之掀起了公众对水墨动画满含童年记忆情怀的追忆之风。
一位日本动画人曾感慨:“能够把水墨画制成动画片,表明了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艺术有很深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外人只能说‘了不起’。”然而,众口称赞的水墨动画在当下中国却步履艰难。原因何在?能否复兴?中国水墨动画该走什么路?
牧笛剧照组合
水墨动画技术曾为一级机密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要在电影中探索“民族形式之风”。此后,老一代中国动画艺术家便广泛汲取民族艺术精华,大胆开展动画艺术实验,成功研究和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包括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木偶动画等在内的多个动画片种。例如,《鹿铃》、《山水情》等,借用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山水的意境营造方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则从中国古代寺观壁画中获得灵感;《渔童》、《金色的海螺》、《牛冤》等,采用了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南郭先生》、《火童》等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艺术元素;《三个和尚》、《骄傲的将军》、《医生与皇帝》,则结合了中国戏曲的表现方法,有的还将京剧脸谱赋予角色……这些植根于中国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动画形象,大多带有极其鲜明的中国符号。在短时间内,一批经典的作品相继涌现,引起影视界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zy/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