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莫奈下榻勒阿弗尔的拉米劳特酒店创作了举世名作
克劳德·莫奈,《日出·印象》,
50×65cm,布面油画
?MarmottanMonetMuseum,Paris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而法国艺术家克劳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作为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在莫奈的作品乃至整个印象派中都是无与伦比的,这幅虚幻风景是画家在年创作,他触碰了学院派的界限,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推动了美术观念和绘画技法的革新,以多重的意义成为西方艺术史上划时代的巨作。
-摘自复旦推文
在魔都,只要有钱有时间,你就有享受不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盛筵。这不,年10月22日10点,我和一群学友相约来到中山东一路1号的BundOneArtMuseum参观特展。
我们到的时候,保安礼貌地让我们在门口稍等,法国领事馆工作人员正在展厅内检查场馆的安保工作:莫奈的这些画是法国的国宝(当然法国的国宝太多了),也是巴黎马蒙丹莫奈博物馆的代表性收藏作品,所以领事馆工作人员对上海展馆隔三差五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以免发生什么纰漏。也没过多长时间,我们就可以进馆了,自此我走进了莫奈的画,莫奈的人生,莫奈的世界。
巴黎马蒙丹博物馆展馆莫奈画展(发自法国朋友)
上海BundOneArtMuseum莫奈画展莫奈于年11月14日出生在巴黎,这一年现代照相术刚刚在法国诞生,通往巴黎西郊的第一条铁路已开通三年,离法国遥远的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序幕。
年莫奈5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LeHavre),他在海边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随着逐渐长大,莫奈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小生意,他则想成为一个艺术家,父子之间的分歧使得莫奈在学画的过程中,始终得不到父亲精神和经济上的支助。幸运的是,在莫奈青年时代,他碰到了2位贵人,1位是他绘画引路人欧仁·布丹,另1位是他的姑姑。随着铁路和火车的延伸,去诺曼底海边度假的巴黎人趋之若鹜,一天,正在那里度假的欧仁碰到了莫奈,发现了莫奈的才华,后来常带他到户外写生,令莫奈发现了大自然中光线的千变万化。欧仁·布丹并不是科班出身的画家,他继承父亲的文具及画框商店,因为配画框业务,认识了不少很有名的画家,他主张艺术家要走出画室,向大自然学习,这点对莫奈绘画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说精神上的导师是欧仁·不丹,经济上的贵人则是他的姑姑,姑姑跟莫奈的父亲合开杂货店,年,莫奈在他姑姑的资助下,他来到了巴黎进行艺术深造。
到了巴黎,莫奈结实了很多青年艺术家,其中有马奈,库尔贝、杜米埃、米勒、卡巴内尔等,莫奈经常与他们聚会、交流,这些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和对绘画的理解深深影响了莫奈,他们共同为印象派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那个时期,巴黎的绘画艺术主流还是精细的学院派,其创作集中于高贵的题材,如希腊众神、宗教领袖、宏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等,而新思想的写实主义画家包括莫奈在内开始思考:画风是跟横空出世的照相机精细技术“竞争”还是另辟蹊径?画面是呈现高贵题材还是现实生活?终于桀骜不驯的库尔贝说:「我从来都不画天使,因为未见过」。不少的画家把目光从天上落到了人间,从皇室移到窗外,投向了劳动人民:拾穗、坐火车、会友、野餐、跳舞、四季光影??但这样平凡的题材和粗糙颜料堆砌的作品,是没有资格到官方沙龙去展览,也卖不出价钱。10多年来,莫奈跟现实主义朋友一起创作了很多作品,但一直得不到官方主流的认可,大多数画家的生活穷困潦倒。
高贵题材:学院派《维纳斯的诞生》-卡巴内尔,年。
奥赛博物馆
平民百姓题材:新派《草地上的午餐》-马奈,年。
奥赛博物馆
很久以来,画家们受颜料存放的限制,他们只能在光线没有变化的室内创作,作品呈现出来的光影变化不大,如果室内光线昏暗,作品的背景往往是暗褐色的。到了19世纪后半期,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催生了管状颜料的发明,艺术家可以随身携带颜料去户外创作;火车的出现,给艺术家们外出旅行写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可以在户外,在树林,在塞纳河河边,在勒阿弗尔港口,在诺曼底海边,在任何地方捕捉光线的瞬间变化,把眼前的一切落在画布上;照相机的出现,也使得艺术家放弃了以“真实”为目标,而是更多地追求光影和色彩。莫奈和他的画家朋友们不断地尝试新派画作。
莫奈25时画的塞纳河在Honfleur的出口-年年的一天,26岁的莫奈与好友雷诺阿去巴黎郊外写生,他遇到了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女人——时年19岁的美少女卡米尔。出于喜爱,莫奈邀请卡米尔当他的模特儿,日久生情,莫奈和卡米尔坠入爱河。然而,莫奈的父亲不仅不赞成他走艺术道路,也反对他和卡米尔的婚事,所以直到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莫奈才和卡米尔结婚。这段时间,莫奈的经济生活非常拮据,但卡米尔的美丽、贤惠、陪伴及孩子的出生给了莫奈很多的灵感,他画了很多家庭生活,卡米尔和2个孩子是他的御用模特儿。
年《花园中的女人们》
画中3位女模特都是卡米尔
《撑伞的女人》
模特是卡米尔和儿子杰
年《海边的露台》年夏,普法战争爆发,莫奈无心服兵役,他回到诺曼底Trouville海滨小城创作了多幅海边作品,其中《Trouville海滩》里的卡米尔和她表妹占据着近景的中心画面,沙滩和海水形成一条对角线斜穿延伸到远方,人物面容模糊,色彩明亮,笔触自由大胆,不拘细节。在这一年,他选择和陪伴她多年的卡米尔结婚,儿子已3岁,生活仍然非常困顿,经常靠借钱打发日子。同年11月,好友巴齐尔战死沙场的消息传来,莫奈更是心灰意冷,他决定远走伦敦避难。
年《特鲁维尔海滨》伦敦短暂的避难生活,对莫奈未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好学的他去学习和拜访了很多风景画家的作品,还结识了对他而言非常重要的朋友PaulDurand-Ruel。Paul是现代艺术品教育之父,他用三十年的时间“捧红”印象派。他开创了独家收购,给艺术家“发工资”,国际化经营,举办集体或个人画展。他一生中经手了幅莫奈(莫奈一生中大概画了幅画),幅雷诺阿······莫奈认识Paul以后,他的经济才有所好转,不再为生活而发愁,虽然中间Paul的生意跌入低谷而暂停购入他的作品,但几年后又恢复了。
年5月底,莫奈准备从英国回法国,他取道荷兰返回巴黎,在荷兰逗留了4个月。在这里,他第一次发现并喜欢上了日本浮世绘版画,并买回了第一批浮世版画珍藏品。日本的浮世版画的二维平面,突兀的构图,有力的线条,形式的简化,平涂的笔触,大胆的涂色和意想不到的视角无不昭示着学院派之外新的可能性,赋予了莫奈及其他的印象派画家不同的想象。
日本浮世绘代表作
这次上海莫奈画展出中也展出了莫奈收藏的浮世绘漫画,遗憾当时没有拍照。
年11月的一天早晨,莫奈在下榻的勒阿弗尔拉米劳特酒店中醒来,睁开双眼后不禁被窗帘外的光线所吸引,他从房间的窗口望出去,东南外港的清晨景色跃入眼帘,左右两侧是勒布瓦码头和施工中的库尔贝码头的朦胧轮廓,中间则是通向厄尔港池的跨大西洋船闸所在地,起重机、烟囱和桅杆中秋日晨雾中若隐若现。这幅画作只花了几小时就完成了,莫奈用他灵活的处理方式将这稍纵即逝的景象留在了画布上,此画后来也成了举世名作。
克劳德·莫奈,《日出·印象》,
50×65cm,布面油画
?MarmottanMonetMuseum,Paris
年4月,莫奈34岁,他和朋友们的艺术作品仍然得不到官方沙龙的认可不予参展,他们便自己办了一个画展。一个由新派画家、雕塑家、版画家等组成的名为“匿名艺术家合作协会”的团体在摄影师纳达尔(最早利用人造光进行摄影的先驱)的前工作室举办了首次展览。画展共展出了件作品,其中就包括了《日出·印象》,其画风不再是一丝不苟的细枝末节,而是注重传递气氛和印象。展览1个月,前前后后来了名参观者,但大部分人都是来讥讽和嘲笑的,一番评头论足之后就不屑一顾的走了。最后来了一位《喧哗》杂志的特约艺评员路易·勒鲁瓦(LouisLeroy),他看完后在4月25日写了一篇报道:”第98号作品的名字是《日出印象》,我当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得多随意轻松啊!随便墙上一张壁纸也比这幅海景来得精细漂亮!“
《喧哗》杂志当时的发行量挺高,他的评论让全巴黎的人都知道了有着某种“印象”的“涂鸦之作”,充满讥讽之气的“印象派”名称也不胫而走。展览结束后,画商ErnestHoschede(即爱丽丝的第一任丈夫,爱丽丝是莫奈的第二任妻子)花了法郎买下了《日出·印象》,年,Ernest生意落败,财产被拍卖,这幅误称为《日落·印象》的画又以法郎的低价被一名叫GeorgsBellio的医生买下。谁能料到,这幅倍遭嘲讽的海景小作将在人类艺术史上掀起了滔天巨浪,一场绘画革命就此拉开序幕,印象派从此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
纳达尔前工作室中举行了莫奈及其他画家的展览年代中期,莫奈和妻儿在巴黎生活,他父亲去世后给他留下了一点遗产,爱丽丝的第一任丈夫偶尔买他的画,Paul也购入了他不少作品,莫奈一家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但好景不长,Paul的生意一度跌入谷底,爱丽丝的画商丈夫也破产,莫奈为了接济爱丽丝一家,画商和爱丽丝带着他们的6个孩子搬到了他的家里,与莫奈一家4口共同生活,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好在莫奈的创作灵感一直未受窘迫生活的影响,除了画大量温馨的生活场景以外,他与当时外部环境一样与时俱进,年,他的火车站系列诞生(他一共画了7幅不同光影之下的火车站),赞美新兴工业文明带来欣欣向荣的生活。
圣拉扎尔火车站系列部分几年来,画商和爱丽丝一家与莫奈一家挤在同一幢小房子里的窘迫难以想象,后来画商离开独自去了比利时没有再回来。长年艰苦的生活使得卡米尔患上了肺结核,陪伴了莫奈十三年后,卡米尔于年去世,享年才32岁。卡米尔临终时,莫奈用他颤抖的手将他一生的真挚和热烈的爱为妻子画了最后一幅画,画完抱着卡米尔悲恸大哭。
《临终的卡米尔》爱妻卡米尔去世,生活在一起的爱丽丝成了莫奈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因离开的画商一直没有回来与爱丽丝离婚,他们直到画商去世后,在年,莫奈52岁时才结婚。
花园中的爱丽丝年初开始,画商Paul的生意又有了好转,他开始有规律地购买莫奈的画作,莫奈的经济收入变得可靠而丰厚。年4月,他和爱丽丝在巴黎郊外的吉维尼小镇买下了一片花园,它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莫奈花园”,他在这里醉心于园艺,并精耕细作大量的画作,还外出旅行采风。
吉维尼小镇的“莫奈花园”年以后,莫奈为了捕捉光影的变化,他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段对“模特”进行系列创作。他经常一早划着小船在河上描绘从晨曦到太阳升起微妙的风景变化;他还雇了一个叫Poly的渔夫,每天帮他扛画架在海浪和礁石上攀爬;他在鲁昂大教堂对面租了一个房间观察千变万化的光线将哥特式大教堂蕾丝花边般的精致细密的雕刻映衬的如梦如幻;他赴伦敦、意大利、挪威、威尼斯等不同的国家进行旅行和写生;他为了画光影变化,同时一字排开画5-9幅统一模特不同光线下的“模特”。经统计,他画了:
16幅《象鼻山》
39幅《礁石》
25幅《干草垛》
28幅《鲁昂大教堂》
20幅《塞纳河的早上》
19幅《议会大厦》
41幅《滑铁卢桥》
37幅《查令十字桥》
多幅《睡莲》
······
他作画时的感叹说:
我累的像黑奴般不停的工作,但又太喜欢了!
泰晤士河就象金子,美极了,我一边看着阳光在水里闪闪发光,一边激情地作画!
伦敦如果没有雾,那就太丑了!
挪威太冷了,我对北欧缺乏光线的变化而感到失望!
意大利太美了!
勤奋的天才莫奈打开了我们的眼睛,将光线能给人类视觉带来的丰富感受推向了极致。他曾经的困顿与苦痛不曾在画里展现,留给我们画面都如此明媚和幸福。他优美的睡莲池更是抚慰和治愈了饱受一战创伤的法兰西人民!
年12月5日,86岁的色彩大师,功成名就的莫奈因肺癌在吉维尼与世长辞,安息在吉维尼村的家族公墓里。
P.s:在XieDingwei先生的策划下,《日出·印象》及其他一些作品于今年来到了上海,让我们有幸一饱眼福。在这个特殊的新冠疫情时期,人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生担忧和恐惧,莫奈的画无疑给我们阴郁的心情带来一丝喜悦。
感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冯静老师的组织看展
新华传媒LuoCheng和小真提供展览前期的安排和指引
鲍峰教授的现场讲解
海霞关于莫奈的直播讲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dl/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