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格勒布  >> 萨格勒布美景 >> 正文 >> 正文

难忘的ldquo印象rdquo参

来源:萨格勒布 时间:2021/5/2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http://m.39.net/pf/a_4779982.html

▲上海外滩莫奈《日出·印象》展现场一瞥

一这次画展的地点是在上海中山东一路1号,到了现场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外滩壹号亚细亚大楼。除了地点颇不普通外,媒体也大力渲染:“是印象派开山之作《日出·印象》史无前例的中国首展”、“年首次来中国!”据统计,从年9月开展以来至年1月3日结束,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还是有11多万人接踵而至。真是一场文化艺术的盛会!我是在年的最后一个周日去的,尽管展览已经接近尾声,本以为人不会很多,能够轻松的看展。我在规定开展时间准时进场,验票尚不需要排队,没想到到场不一会儿便已经是人头攒动,几乎每一副画作前都要排队观看了。可见,莫奈真迹对人们的吸引力非同一般,大大的出乎了我的预料。在场的观众少长咸集,年轻人稍多一些,大多是三两好友一同前来,也有七八岁的孩子在老师或父母的带领下来接受艺术的熏陶。有些观众颇具专业精神,在一副画作前往往驻足良久,要仔细品评每一副画作,似乎想要参透画家的精神与画作的笔法;也有的观众在认真观看之余还要拿起相机一顿猛拍,似乎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还有的观众一边听着语音导览器里的介绍,一边观察画作,眼前是画作真品,耳边是画里画外的故事,正在享受一场视听盛宴!我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参观的,虽然远比预料的更加拥挤,最终也算是乘兴而去,乘兴而归。二本次展览除了有莫奈的作品外,还有现代画家维琪·克隆贝特和热拉尔·弗朗格的作品,展览介绍两位画家“从当代视角挖掘莫奈绘画主题”,如同两颗围绕着太阳运行的行星。我对他们并不了解,注意力主要还是被莫奈的作品吸引走了。首先可以看到的就是《海滩上的卡米耶》和《特鲁维尔海滨》,两幅小张作品的主题都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耶。《海滩上的卡米耶》是一副草稿画,画作中海天一色,着意突出人物,卡米耶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但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一位行走在海滩上女子的美丽,她身着长裙,扎着头巾,不知向谁走去。而《特鲁维尔海滨》中虽然有两位女子,却都是卡米耶一个人,一个是倚靠在座椅上的卡米耶,她梳着两个辫子,脸红彤彤的,神情慵懒,秀美可爱,另一个是半蹲着的卡米耶,不知道她在摆弄着什么东西。卡米耶与莫奈相恋数年,年两人正式结婚,卡米耶陪伴莫奈度过了人生中最穷困潦倒的岁月,在普法战争期间两人一度远赴英国避难。在莫奈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卡米耶的身影,可见莫奈对她深厚的感情。▲创作于年的《海滩上的卡米耶》、《特鲁维尔海滨》海上风光是莫奈画作中常见的内容,在这次展出的莫奈9副作品中,有关海上内容的作品就有7副。《沃勒赞港风光》、《亚蒙岬口,清晨印象》、《勒阿弗尔港的船只》都是其中的精品。这里面又以《勒阿弗尔港的船只》最为特殊。这幅画作创作于年,此时莫奈已经77岁高龄了。晚年的莫奈定居在法国诺曼底的吉维尼小镇,著名的《鲁昂大教堂》《睡莲》系列作品都是在此地完成,为莫奈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不过在创作这些作品时莫奈视力健康。到了年,莫奈的右眼确诊白内障,先后做了两次手术才保住视力。从这个角度看《勒阿弗尔港的船只》显得尤为珍贵。此外,勒阿弗尔港是莫奈的故乡,莫奈五岁随父亲迁居于此,这是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塞纳河口,濒临英吉利海峡,被誉为巴黎外港。这幅画作中,整个画面呈现乳白色,由近而远是湛蓝的水面和无瑕的天空,中间有停泊的船只,有耸立的建筑,在莫奈平涂的笔法和印象式的风格中显得别具韵味。或许,老年的莫奈也如普通人一样,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但是对于家乡的港口还是念念不忘,这里毕竟是他艺术生涯最初的启蒙老师。▲创作于年的《勒阿弗尔港的船只》最令人期待的无疑是《日出·印象》,穿过狭长的展道,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便是这幅名作所在之处,这是此次展览40多件作品中的压轴之作。还是在勒阿弗尔港口,时间是在清晨,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工厂、建筑都笼罩在蓝紫色的烟雾下,若隐若现,橘红色的阳光洒向海面,悠远而亲近,几艘小船在海面荡漾,微波浮动,动静一体,雾气交融,水天分明,韵味无穷。整幅画没有任何轮廓的概念,全部都是由细小笔触点出来的。这不是具象的现实主义描述,也不是抽象的现代主义演绎,它是唯独属于莫奈刻画的“瞬间印象”,这是勒阿弗尔港口一天繁忙的开始,这是真实存在的港口日出景象,又是极具画家个人视角的心灵印象。即使丝毫不懂得艺术欣赏理论,没有接受过美术学院的学习,你也能感受到这幅经典画作的魅力!我和其他观众一样都已经沉浸其中,被年前勒阿弗尔港口的日出所震撼,为莫奈诗意般的笔法所感动,想要细细品味不愿离开。莫奈不愧是印象画派的大师,这真是令人印象最为难忘的日出了!▲本次展出的莫奈原作《日出·印象》三现实的热闹不禁让人想起《日出·印象》问世之时。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年,这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的3月25日,一群新派画家在巴黎举办了他们的首届画展,展览厅位于繁华的巴黎市中心卡普辛大道的一间工作室,工作室的名称很有意思,“无名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这次画展是印象画派第一次向世人亮相,也正是在这次展览上,时年34岁的青年画家莫奈展出了《日出·印象》。不过,这次展览并没有取得成功,展出的副作品一副也没有卖出。相反,新派画家们收获了不少的嘲讽,如有美术评论家在点评莫奈的画作时,认为“毛坯的糊墙纸还要比这幅海景画更完整”,并且不屑一顾的认为“只不过是印象主义”。法国画家莫奈出身于普通家庭,父亲是小杂货店店主,他从15岁学习绘画,学习绘画19年以来,一路曲折,饱受贫困之苦,在艺术之路的探索上落魄而狼狈。第一次画展并没有给莫奈带来成功,印象画派的画家们仍承受着生活与艺术创作上的忧患与苦难,莫奈只得在朋友们的接济下艰难度日。第二年,莫奈的妻子卡米耶在贫病交加中去世。▲莫奈自画像《日出·印象》出世之时遭受冷遇,在什么时候开始赢得大名呢?自年印象画派首展之后,直至年第八次画展,莫奈才逐渐得到世人和市场的认可。这次画展是在纽约举行,新潮的美国收藏家对莫奈的画作极为追捧,年莫奈与雕塑家罗丹举办联合展览,一举奠定了自己在国际画坛的地位,被看作是印象画派的宗师。从无名艺术家到享誉世界的大艺术家,莫奈探索了数十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印象派的成功是艺术发展的量变,它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根本的原因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展开与发展。在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中,印象派在绘画上掀起了“视觉革命”,所谓革命,不仅在于构图、技巧和题材上的改变,更在于看世界的方法被彻底转变。一方面,现代交通的便利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所以印象派画家能够也必须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去画阳光下的自然风光,去画身边的人和事,绘画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古典主义推崇的希腊神话传说和浪漫主义所追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身边的一切都可以进入画中。从此,繁忙的港口、轰鸣的火车、钢铁结构的大桥、海边散步的人都成为了画家们观察的对象。另一方面,十九世纪色彩学和生物学的进步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这对印象派来说产生了深刻影响。画家们的画作不再追求过于繁琐的构图,莫奈和他的伙伴们坚持去户外写生,并且不追求色调与线条的复杂,而是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变化。印象派艺术家作画强调抓住景象的第一感觉,如莫奈就曾在一封书信中对朋友坦言:“我非常用功,忙着画一组不同的效果(干草堆),但是眼下这个季节,太阳落山的速度极快,连赶都赶不上……我干活的速度慢得令我泄气。但是我越干下去,心里就越明白,必须下苦功才能够表现出我追求的瞬间性”。不管是“瞬间性”还是“第一印象”都是画家们对科技的反应,尤其是为了应对照相机带来的冲击,不难发现,莫奈的画作比费时费力曝光的早期相机更具有生动性。正因如此,所以印象派能够与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共鸣,越来越受到欢迎。工业革命中产业工人和市民阶层崛起,他们更喜欢自然清新的户外,喜欢散步郊游,喜欢贴近生活的轻松事物。代表贵族的古典主义丧失了其美学合法性,而浪漫主义也因为困于画室陷入了矫揉造作的境地,莫奈及印象主义回应了新的时代呼声,成为美术史上的又一重要流派。美术史家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莫奈的历史用意在于,他用他的作品告诉他的时代:贵族阶层在艺术上装腔作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新兴资产阶级在艺术上忸怩作态的表演丑陋不堪,艺术应该走进平民,绘画应该言说存在,尊重印象”。四曾读过作家王安忆谈音乐的一篇散文,文中大作家欣赏音乐的态度很有意思。王安忆认为音乐是极端虚无没有形迹的东西,自称自己是“写实派听乐”,须引起感官的体验和经验的感受才能抓住音乐的形迹,所以她对民族乐器尚有可以欣赏的余地,对于西洋音乐却是“仰慕它的伟大,可事实上难以贴近”。我一度没能理解作者的意思,误以为大作家竟也缺乏欣赏音乐的能力。直至这次去参观《日出·印象》展,去探索印象画派之美,我才领悟到作家的意思。对王安忆来说,她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和大多数听众一样只能凭借直接感受和间接经验来抓住音乐的形迹,以此欣赏音乐的无形之美。而对莫奈的观众来说,你也只需要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便可以领略印象画派的美,因为印象画派从诞生之初就是平民的艺术,是印象的艺术,这种美是不需要依赖理论说教的。年1月20日晚追记注:在参观前后我阅读了宋承泽、林锜编著的《艺术之约·莫奈》(山西教育出版社年版)一书,增进了对莫奈及印象画派的了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mj/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