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前要先暖身,这个广为流传的信念,随着时间被推翻了。许多研究显示,静态拉筋无法提高成绩,相反的是,拉筋后跑得更慢、跳得更低和举得更轻,甚至还会造成受伤。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运动前要先暖身,例如手碰脚尖或抓着脚往后拉伸等,可以减少受伤。看运动员站在起跑线前,也都在拉腿、下腰,暖身看似是常识。
这个广为流传的信念,随着时间被推翻了。而运动员上场前,其实早就暖身完了,他们还动来动去,是觉得哪里的肌肉或关节还紧紧的。
欧洲运动科学学院(TheEuropeanCollegeofSportsSciences,ECSS)早在年发表声明指出,研究无法支持运动前静态伸展能降低受伤风险,也没有证据显示可以提高跳跃和肌力的表现,反而有确切的证据显示,静态伸展会减损跳跃与肌力的运动表现。
也就是说,静态拉筋无法提高成绩,相反的是,拉筋后跑得更慢、跳得更低和举得更轻,甚至还会造成受伤。
知名的健身教练及物理治疗师卡瓦莱尔(JeffCavaliere)甚至说,「静态伸展会抹杀你的努力(Stretchiskillingyourgains)」。
难道我们被体育老师唬了?
所谓的暖身,指的是透过活动让身体暖起来,激发关节的润滑,提高心跳和体温。
但静态伸展通常停留在一个动作10~30秒,长期而言能够提升柔软度,但作为运动前热身,却不是个好做法。
发表在《肌力与体能训练期刊》(TheJournalofStrengthandConditioningResearch)关于跑步的研究发现,如果跑者在进行1里的上坡跑前先静态伸展,会让速度慢13秒。研究者结论是,短程速度型运动应避免运动前静态伸展。
和运动前进行动态伸展的举重者相比,静态伸展会减弱力量,限制你的成绩。
发表在《北欧运动医学与科学期刊》(ScandinavianJournalofMedicineScienceinSports)萨格勒布大学的研究者分析了个研究,发现无论是要跳、要冲刺、要举高的运动选手,运动之前有静态伸展暖身,肌肉强度会下降5.5%,只要伸展超过90秒,被伸展的肌肉就会更弱。
研究人员对《科学人杂志》(ScientificAmerican)说,「运动前暖身是不必要的、适得其反的,甚至『通常应该避免』。」
发生受伤通常不是因为肌肉不够柔软,而是肌肉无法制造足够的力量支撑,之所以无法提供足够支撑,可能纯粹因为力量不够,或肌肉无法在某个活动下收缩。
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期刊》(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e)的研究,则针对慢跑、游泳等下肢容易受伤的运动,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反向的伸展可以预防下肢受伤。甚至还警告习惯性伸展肩膀、手臂的泳者要减少伸展,特别是肩膀,有可能因为活动角度过大而受伤。
原因可能是因为拉筋姿势停留,将造成肌肉温度、血流停留在特定部位,阻碍血液循环。也因为肌腱和神经系统因为拉筋放松,肌群无法协调发力。
静态伸展会降低肌肉对疼痛接收器的敏感度,在竞赛时,肌肉无法警觉已经过度拉伸。
那我还要暖身吗?
还是要。因为暖身包括身体、也包含心理,暖身让身体和心理渐渐适应接下来的活动,暖身过的肌肉可以更有效率激发神经系统释放讯号到达肌肉,肌肉也较能迅速回应,通常至少需要10分钟。
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动态伸展(dynamicstretch)是个好选择。
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轻松的小跑步,可以提升心跳与体温,帮助血流进入肌肉,迎接挑战。动态伸展可以帮助身体增加活动角度的范围,肌肉比较温暖、不僵硬,肌肉也比较多氧气可以制造能量。
和静态伸展不同的是,动态伸展是透过活动加大角度,如上半身可以选择前后转肩膀或手臂划圈,下半身可以左右脚交换弓箭步、或脚往后提等。
虽然运动前暖身不需要静态伸展,但收操却非常需要。因为运动后,心跳加快、血管扩张,流向下肢的血流会多很多,如果你骤然停止,会将血流停在下肢,可能造成头晕。收操的伸展也能降低心跳与呼吸,渐渐地将身体与心理都带回稳定的状态。
运动很好,但要运动得有效率,并平安。
内容来源:丁香生活研究所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生态体育及时删除。智慧\体育\旅游\场馆\赛事\文创\产业\规划\设计
体育小镇园区综合体规划场馆景区运营管理智慧化提升全域旅游景观文创设计研学拓展基地产业融合体育文旅赛事活动策划组织
分享一下点赞一下在看一下
写留言分享互动,用观点共享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wh/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