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拍过全家福了?
还记得上一次寄明信片是什么时候吗?
01一张小小明信片,传递跨越时空的真情19世纪那个年代的欧洲,贺卡明信片的开头通常会非常正式,比如:我深爱的女士XXX,或者,我敬爱的先生XXX。读到开头,就会让人期待着明信片的正文能透露些什么。
与现代人一样,寄送方会精心挑选贺卡与明信片图案,尤其是节日期间,这些图案往往传递出不同的祝福寓意。
《圣诞快乐》,奥匈帝国
约年,照相凹版印刷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而私人之间互赠的贺卡,最初的形式其实是肖像照。人们在摄影棚拍照后,会要求多冲洗几张,然后在背面写上文字,便可作为贺卡寄出。
《圣诞快乐》,奥匈帝国年,明胶银印照片明信片/箔印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战期间,一位丈夫在千里之外的战场行军,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留守家中,虽新年已至却无法团聚,于是,一张合成的全家福便成为他们万千思绪的凝结。
画面中,妻子和两个女儿在摄影棚中拍下照片,丈夫则在遥远的战场拍下单人照,两张照片通过技术合成后,才有了上面这张全家福。
如今,这张特别的全家福正安静地坐落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的「欧洲百年贺卡明信片历史特展」中。
《圣诞快乐》,奥匈帝国布拉格
约年,彩色凹版印刷/箔印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当然,除了全家福,19世纪末欧洲地区私人互赠的贺卡中,儿童肖像照也被广泛使用。有些照片是自己家的孩子,有些就仅仅是可爱的孩童形象。这是因为「儿童寓意着新年的到来」。
《小烟斗客》,约年
彩色凹版印刷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展览中,一张贺卡背面的小男孩流露出一副略成熟的神态,他身穿克罗地亚传统服饰,右手持一只烟斗,这种反差感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原来,这传递的是一种「想要长大的期许」。据悉,这张照片也是年克罗地亚地区的一张知名摄影作品,后被用来制作贺卡。
展览现场在「欧洲百年贺卡明信片历史特展」的展厅内,还专门设置了一处装点着欧洲节日氛围的摄影棚,展厅也同步回荡着圣诞与新年的颂歌,让观众在浓重的氛围中感知欧洲节日风俗。
02绚烂多彩的元素,折射欧洲节日风俗除了肖像照,展览中也不乏大量精美的贺卡印刷品,其图案大多由克罗地亚及周边地区艺术家绘制,画面中的元素也反映了当时的节日传统。
《新年快乐》,奥匈帝国
约年,石版印刷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驻足展品前,会发现多张明信片的图案都含有「猪」这一形象。据介绍,十九世纪下半叶,商业化养殖之初,猪就是圣诞贺卡上常见的主题。
《空口袋》,德国/奥匈帝国
年,彩色凹版印刷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当时在法国、英国、爱尔兰、奥地利和德国等地,猪的图案甚至用各种昂贵的材料绘制,并被当作吉祥物随身携带。
《新年快乐》,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王国
年,彩色石版印刷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不仅如此,由于猪这种动物本身的历史和特点,人们在猪身上寄托了多种寓意,如进步(猪无法倒着走)、财富(拥有猪的人不会饿肚子)以及幸福(得以果腹的人是幸福的)。因此,将猪作为圣诞和新年贺卡的主题图案,借此表达对美好新生活的祝愿。
《新年快乐》,德国/奥匈帝国
约年,彩色石版印刷/箔印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另一处比较有特色的元素是「扫烟囱的人」。你很难想象扫烟囱的人(通常是手拿刷子、浑身沾满煤烟的小男孩)究竟是如何与好运产生联系,但从十九世纪末说起,人人都需要烟囱清洁工。
那时欧洲城市发展已成规模,大多数的建筑内部房间高大宽敞,为保证冬天室内取暖,每个房间都安装了大型壁炉,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火灾不断。慢慢地人们发现,煤炭和木材燃烧后产生的灰垢会堵塞烟囱,从而造成火灾。于是清扫烟囱的职业应运而生。
《新年快乐》,德国/奥匈帝国
约年,照相凹版印刷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除了干净的烟囱带来了生活上的安全感。至今,在克罗地亚以及其他一些中欧国家,仍有穿着全黑色制服,戴着黑色帽子的烟囱清洁工,据说在街上碰到他们时摸一摸或转一转衣服上的纽扣,你就会获得好运。
《新年快乐》,奥匈帝国
约年,彩色石版印刷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此外,还会看到不少贺卡上有喝酒的场景,这也呼应了克罗地亚当地的酒文化,人们借助美酒传递新年的祝福。
03方寸之间见细节,展现精美制作工艺在这些古老的贺卡中,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当年那些贺卡的制作工艺,无论是箔印勾边,还是凹版印刷,贺卡的每个细节都极为考究,即使放到多年后的今天,也足以称得上不失水准。
《真福者》,意大利
年,彩色石版印刷/箔印/击凸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而当欧洲社会步入现代发展以后,贺卡的用途便从私人馈赠扩展到商业及公共领域。随之,贺卡的形式、设计、工艺都呈现出更加复杂的面貌。」展览策展人之一若丽卡·弗拉霍介绍说。与古老贺卡相对应的是现代贺卡的发展演变,而这种跨越时代的鲜明对比,在展览现场也会有强烈感受。
米兰·沃尔普,公开的
萨格勒布,年
平版印刷,DUOTON,箔印刷
萨格勒布工艺博物馆
其中,米兰·沃尔普制作的立体贺卡是其中代表。他是克罗地亚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受当地一家广告公司的邀请,连续三十年为该公司设计同系列贺卡,每年会设计一只不同的“鸟”的立体形状,上面标注了对应的年份。形式简单有趣,又非常容易识别。本次展览也展现了他的多件其他作品。
兹沃尼米尔·隆卡里克,年,丝印
萨格勒布电影:第三届世界动画电影节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若注意观察,会发现这些来自克罗地亚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现代贺卡中有很多卡通形象。这就不得不提及萨格勒布动画学派的渊源——这个学派诞生于萨格勒布电影公司,受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UPA」(美国联合制片公司)风格的深远影响,它追求简约化的造型和更“有限”的动作设计。
萨格勒布电影,年,丝印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这种相对节约成本的技法,让当时的动画拥有更多独立作业的可能,也使之成为世界影史上的一块瑰宝。而该学派中的参与者,又大多是在其他艺术门类上有所建树的人,他们中不乏雕塑家、平面设计师、舞台设计师、抽象画家,因此生产出了一系列风格迥异,乃至充满先锋性和实验精神的作品。
ULUPUH克罗地亚应用艺术家协会
年,丝印
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
展览现场还有为画廊、博物馆、食品公司、城市旅游局、航空公司、银行等制作的多种贺卡,通过这些贺卡,「我们得以勾勒出贺卡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联。对我而言,审美价值只是我们分析和看到贺卡的一重视角,而在其背后,还能折射出更多历史、经济和文化的事件。」若丽卡·弗拉霍总结说。
※本文图片由展览方提供----------相关展览资讯MyBestWishes——欧洲百年贺卡明信片历史特展展期:.11.06-.02.09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xw/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