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中东欧国家疫情进展与评估报告
TheLatestTrendsof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sinCEECsundertheCOVID-19Pandemic:ReportandAssessmentofCOVID-19Outbreaksin17CEECs
(No..10.29-10.30)
疫情大数据
中东欧17国新冠肺炎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说明:海外疫情数据均来自各国官方通报和权威媒体报道。
本期目录
1.邱强、陈飞飞、谢梦梦:多维度分析中国-中东欧国家跨境电商遭遇阻碍的原因
2.刘猛:美欧日产业政策异同及对我启示
3.叶文:疫情下的英国社会
4.张君荣:欧洲5G政策走向分化
5.张梦云:俄罗斯对欧洲的战略包围
专家观点
邱强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国际商务研究所所长);陈飞飞、谢梦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
多维度分析中国-中东欧国家跨境电商遭遇阻碍的原因
由于疫情的阻碍,传统贸易方式遭遇巨大冲击,跨境电商由于其独特优势开始在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贸易中占据较大份额。其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疫情期间在跨境电商方面多有合作,但由于某些阻碍因素未能取得较大突破,如语言文化障碍、消费者偏好障碍和市场规模障碍等。下文从多维度分析中国-中东欧国家跨境电商遭遇阻碍的原因。
1.国际政治不稳定
中东欧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概念。中东欧国家是由前苏联控制下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冷战时期的东欧,还有欧洲部分国家组成的。其外部政治虽然保持着整体性,但是内部却是保持一直以来的政治分裂形势。中东欧地区由于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虽然如今回归欧洲,但是其政治上的背离,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依然给中东欧的政治格局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在中东欧国家二十多年的转型之中,政局更迭频繁,各大政党参差不齐,中东欧各国的多党议会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这势必影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也加剧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高期待与慢成效的落差感。还有东南欧部分国家因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的少数民族矛盾,使中东欧成为一个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次区域,这些都给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带来不稳定的政治风险。
2.经济贸易政策不利
中东欧国家大多数是计划经济转型国家,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从内部因素看,大部分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调整远未完成,先进制造业未形成规模,难以对经济长期发展形成多元支撑。从外部环境看,各国对欧盟经济依赖性较强,而欧盟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年欧盟多国举行选举、英国脱欧进程、意大利公投后遗症等不确定因素叠加,有可能对欧盟经济产生冲击并传导至中东欧。中东欧国家,无论是欧盟成员国或当前的候选成员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是出口导向型和开放型经济体,欧盟和欧元区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场。欧元区债务危机对该地区的深刻影响充分表明了中东欧国家经济的脆弱性及其对欧盟大市场的深度依赖,这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业务拓展造成阻碍。
3.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上来看,之所以会有语言障碍主要是由于中东欧国家的民族多样性和复杂性较为突出,使得各民族语言和文字之间各不相同。中东欧的民族分属印欧和乌拉尔两个语系,拉丁、斯拉夫、希腊、阿尔巴尼亚、波罗的、乌戈尔、芬兰七个语族及再下一级的语支。各民族的母语有很强的排外性和独立性,这就使得语言障碍成为贸易上的阻碍。
从文化上来看,中东欧地处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中世纪的东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交汇处,中东欧民族主要信奉的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又分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派,在中东欧都有自己的信徒。中东欧受基督教的影响最深。这种带有欧洲色彩的宗教信仰使得中东欧国家的人民崇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层次上的需求。他们追求精神自由,同时又富有理性和逻辑分析能力。欧洲文化的共性主要表现为:追求精神自由、人文主义、理性和民主的文化传统。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讲究集体利益为先,个人利益靠后,这种价值观上的背离必然会让跨境电商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的生存受到影响。
4.企业文化差异
中东欧的企业文化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严谨理性的管理系统。中东欧企业的管理理性集中,严谨高效。工作人员追求效率,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法律,一丝不苟完成公司任务。二是富有开发和创新精神。在中东欧,企业重视研究与开发,强调产品更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带来产品更新,产品更新又推动技术创新;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三是员工参与感。在中东欧,注重参与管理与中东欧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精神是密切相关的。在中东欧许多国家中,政府用法律形式规定了员工在企业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中国的企业文化特质与中东欧国家相比有所不同,中国企业在工作强调应该尊重人格,促进沟通,实施心理影响,施以“人性化管理”,把“义”作为职业道德、信誉投资、责任和义务,让利于顾客、伙伴、员工;具有“家理念”,爱厂如家,建立顺畅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内聚而不排外,外争而不无序。同时在内部提倡集体主义、全局观念和文化沟通:决策注重集体主义,集思广益,形成群体决策、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但权力相对分散,责任不易明确,行动比较迟缓,效率较低;推崇“群体至上”,“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注重全局观念、整体和谐。由于这种企业文化上的差异,这会造成企业管理难度加大,致使企业的活动决策难以得到推广与开展,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内部资源调度的难度。另-方面企业对外部的经营也存在着文化冲突,不能合理地调节企业的经营方式,无法融入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模式,将不利于企业在当地生根发展,对于这方面的考量加大了决策者随环境适应发展的难度。
5.市场流行趋势多元化
中东欧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就意味着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很难划分市场来进行产品的营销。波兰人的穿着打扮极有自己的特点。除正式场合要穿西服、套裙之外,波兰人日常着装的最大特点,是崇尚个性,讲究与众不同。而罗马尼亚的民族服装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服装款式多样,色彩鲜艳镶有刺绣花边。多数地区的男士喜欢穿白色裤子,裤长至小腿,裤脚塞进黑色长筒靴里。这些不同的衣着习惯就意味着服装类跨境电商企业要注意创新和针对各国人民定制化需求。再比如,捷克人不喜欢柳木制品和菊花。重视红白喜事,特别重视庆祝50岁生日。向外宾一般赠送水晶玻璃制品,赠送鲜花的枝数为单数,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热情。匈牙利人忌数字13和星期五。不同的风俗习惯使得各国的市场流行趋势各异。这种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使得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开展相关行业的业务受到阻碍。
尽管有多种因素使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境电商合作存在诸多阻碍,但是疫情的爆发使得跨境电商这一新型贸易方式迎来了新的增长契机,因此,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寻找可行性的发展方式和路径来加强在中东欧国家跨境电商业务将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刘猛(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
美欧日产业政策异同及对我启示
二战以来,美欧日普遍重视政府干预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产业政策作为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重要工具,通过补贴、税收优惠、优惠融资等手段支持目标产业,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创新发展。产业政策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取得成功起至关重要作用,相关经验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美欧日产业政策概况
(一)美国产业政策“无名有实”,着力保持全球关键产业领导地位。
美国政府自建国以来始终是产业政策“忠实拥护者”,通过对农业、制造业、金融等行业提供大规模补贴,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并谋取全球霸权地位。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美通过军事采购、巨额研究预算、信贷、风投等方式支持互联网、卫星、超算和智能手机零配件等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并促进基础科研成果商业化转化。冷战期间,为应对苏联科技威胁,美成立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统筹国防相关领域研发,聚焦颠覆性技术,投资具有军事和商业潜力的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并与学界和产业界合作,及时掌握新兴技术发展趋势。DARPA资助的研发项目在军事技术及互联网、GPS、自动语音识别等方面均取得突破。为应对日本半导体企业挑战,美国政府资助14家半导体制造业领先企业成立“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Sematech),与高校、国家实验室合作共享研发资源,改进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同时,为应对外部竞争及并购威胁,美国政府放松反垄断法,推动半导体企业开展合资生产和合作研究,提高半导体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打击日半导体产业,美迫使日本签订并通过实施经济制裁强制日执行《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日本结束对美国及第三国市场倾销,并对外企部分开放本国市场,削弱日本半导体产业竞争力。除半导体以外,以Sematech为模板,美国先后成立“美国先进运输用电池制造联盟”及能源部太阳能开发项目“SunShot计划”,通过政企合作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统筹推进创新研发、限制技术转让和数据治理等措施,确保美在关键技术领域竞争优势。成立“量子经济发展联盟”,更新《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大幅增加相关领域研发支出,促进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在双边和区域层面积极推动数据治理,推动制定美墨加、美日等自贸协定数字经贸规则,限制数据本地化要求,促进数据跨境自由流动,保障本国数字产业发展利益。协调实施外资安全审查、出口管控、国际科研合作等措施,全面管控相关技术转让,着力维护美在关键技术领域全球领导地位。包括强化技术管控机制,签署《年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扩展CFIUS司法管辖权限至关键技术、关键基础设施、敏感个人数据等领域,强化外资安全审查;美国会通过《出口控制改革法案》,授权商务部批准敏感商品和技术出口,将限制范围扩大至对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新兴”和“基础性”技术,包括芯片、量子计算、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14项新兴技术出口;将中俄等国高科技公司或机构列入实体清单等。疫情期间,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优惠贷款及信贷担保等方式救助航空业,避免航空业大面积破产倒闭。根据《国防生产法案》为美国基本医疗资源生产提供贷款,支持通用电气、柯达等私企转型生产呼吸机、药物等抗疫产品,扶持本土医药产业发展。美国研究机构近期提出创新产业政策一系列政策建议,如产业政策应聚焦关键行业和AI等较宽泛技术类型,避免挑选具体企业或某种具体应用,解决研发成果转化问题等,并提出加快高技能人才引进、加大政府研发支持等优先事项,相关动向应予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guoqiangq.com/sglbzy/9175.html